A10: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太平名威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洪波讲述“物流拼箱故事”——~~~
太平名威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洪波讲述“物流拼箱故事”——~~~
太平名威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洪波讲述“物流拼箱故事”——~~~
太平名威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洪波讲述“物流拼箱故事”——~~~
太平名威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洪波讲述“物流拼箱故事”——~~~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平名威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洪波讲述“物流拼箱故事”——
自贸区迎来首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张钰芸
  庄洪波,太平名威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从2004年公司成立至今,他在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内工作了十年。园区从一期发展到三期,仓库从一层升级到三层,他见证了保税区时代的发展,更将参与自贸区时代的创新。  

  运作成本比新加坡低15%左右

  本周三,一个集装箱从台湾出发,装着发往上海本港和欧美港口的货物,在周末来到外高桥。下周拆箱理货,再拼装上其他运往欧美的货物后,再次上路。这是我们公司也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第一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什么是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打个比方,一个从韩国出发的集装箱里有运往上海港、美国、加拿大三个目的地的货物,它先到了上海港,拆箱拿出一部分货物后,再把其他需要运往美国、加拿大的货物补充进去,这个过程我们叫做拆拼,最后发往美国和加拿大。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物流时间和成本。

  根据我们的测算,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运转成熟后,相比新加坡和香港港口,上海港将为客户的中转业务节约15%左右的运作成本,和20%左右的物流运作时间。一方面是因为航线缩短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上海港相关的物流成本相对更低。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就是拆开一个箱子,拿出一些货物,补充同一目的地货物后再出发。但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前,我们是不可以开箱进行二次拆拼的,上海港只能进行整箱中转。但是这种模式和国际的通行做法不同,附加值也很低,使得大量业务流失到了新加坡、香港、釜山等枢纽港。

  以新加坡为例,我这里有几个不完全统计的数字。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占到新加坡港口70%、80%的业务量,其中的60%、70%又是“中国制造”。我们是出口大国,但大部分中国货却在其他港口拆拼。而随着自贸区中转集拼业务的成熟,就可以把这些货留在上海,同时把其他港口的货物,包括国内和东南亚的,都吸引到上海来做拼箱。假设一个集装箱里有三批不同目的港的货物,就能带动上海港三个集装箱的业务,因为一个目的港必须有一个集装箱来支持。

  这就是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

  海关创新监管模式提升业务能级

  2004年,太平名威在外高桥保税物流港区成立,到今年已经是第10年了。十年间,我看着港区从一期、二期建设到如今的四期,第一批入驻企业的仓库只有一层,如今则变成了三四层。与此同时,区内物流企业的业务能级也在不断提升。

  最早的时候,需要出口退税的制造企业是物流企业的主要客户,帮他们做“香港一日游”。前几年开始,国际采购和保税仓储发展起来,国外采购商从国内多地采购后发到保税区,再集中运输。去年我们拓展了新业务“水水中转”,国内启运港要出口到不同国家的货物,可以装载在一个集装箱内,来到上海自贸区,在区内分拣后和其他货物二次组合,重新拼箱出境。而现在又增加了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可以说整个脉络都打通了。

  这些附加值更高的高端物流业务,使得上海港迈向国际航运中心的步伐加快,其中海关的监管模式创新起到了很大作用。比方说在这次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中,原先进境备案需要审核10位HS编码(商品分类编码体系),现在简化成前4-6位。因为前几位是国际通用的,后面几位是中国涉及征税等情况下设立的。而国际中转集拼的货物两头在外,上海港只是一个中转港,审核前4-6位HS编码,也能满足海关要求并提高效率。

  我们预计,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成熟后,将占到太平名威总业务量的70%。接下来我们希望能拓展进口业务。进口商品来到上海港后,再分拨到国内和东南亚市场,打通进口、出口的来往通道。同时我们也在和海关探讨电子化舱单管理的可行性,但这还需要时间。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文化新闻
   第A23版:文化新闻
   第A24版:文化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财经新闻
   第A35版:财经新闻
   第A36版:生态上海·秋之韵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连载
   第A40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新民好吃/好吃周刊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品鉴/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品鉴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8版:广告
自贸区迎来首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老爷车巡游外滩
沪公积金贷款新政实施细则尚未出台
“地沟油”变身航空燃油
请企业“老板”出面化解商务纠纷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10自贸区迎来首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2014-10-23 2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