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门口 男子被撞
昨天上午7时50分许,一名30多岁男子行至上缝小区门口时,因避让从小区驶出的一辆轿车,不提防另一辆轿车靠近。后车司机急中出错,油门当刹车,将该男子撞倒在地,致其右腿膝盖至股骨部位开放性创伤,鲜血染红了裤子,地上很快流了一摊血。家人和围观群众立即拨打120,但医疗急救车无法立即调派到位。家属久候急救车不来,情急之下,跑到一旁的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求助。
社区医院 先来救急
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凌枫在事后告诉记者,她8时15分接到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后,立即组织外科何医生、内科经医生和护士周小姐,4个人分别从2楼、3楼携带急救医疗物品奔下楼,两三分钟就赶到了事故现场。经初步诊断,伤者右侧股骨下段“游离松动,应该是骨折了”,动静脉损伤,大量出血至少300ml。4个人及时为伤者大腿根部做了止血带结扎,然后用棉垫和止血绷带包扎固定。考虑到病人虽然神志清楚,但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失血过多,需要立即扩容输液。就在他们“调度”输液担架时,群众和家属拨打的120急救车终于到了,此时已经“迟到”了40多分钟。双方完成病情交接后,伤者被送市六医院救治。据了解,伤者腿部骨折,需进行手术,但没有生命危险。
急救车辆 资源紧张
120急救车为何姗姗来迟?今天上午,记者致电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一位受理投诉的董先生告诉记者,昨天上午,120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在7时53分,当时周围派驻在龙华、大华、市八、四五五等医院的急救车有的在出车任务中,有的因病人没有在医院落实到床位,急救车无法立即到位。8时10分许,一辆急救车终于从大华医院派出,但因当时是早高峰路段拥堵,赶到现场时已经是42分钟后。
对此,董先生表示无奈。他说,如今急救资源紧张,且这一局面一时难以改变。急救医生流动多,缺员现象严重,车辆也少。“我们那位赶到现场的急救医生也挺郁闷,他连轴转奔忙,却被群众指责,有点想不通。”针对120的说法,部分市民表示难以接受,一句“资源紧张”不能解释本该关键时刻显身手的救护车如此掉链子。
记者据此查找了相关的公开报道,上海在2013年就平均每4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高于每5万人一辆救护车的国家标准。“十一五”以来,全市急救站点从58个增加至了116个,平均每2个街道(乡镇)就拥有一个急救站点;救护车从原来的240辆增加至目前的616辆,增长157%,其中市区的配置水平还明显优于郊区。
本报记者 陈浩 罗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