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这位发言人介绍,2013年12月,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后,我国探月工程全面进入“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的第三期,计划于2017年前后执行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为突破和掌握航天器再入返回地球关键技术,工程决定先期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即发射一颗飞行试验器,飞抵月球附近后自动返回,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经跳跃式弹起后,再次进入大气层,并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执行此次任务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器等飞行产品自8月上旬陆续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后,相继开展了总装、测试等技术准备工作。目前,各系统状态正常,满足任务发射要求。今天,火箭将开始加注推进剂,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新中国成就档案
探月工程
据新华社北京今日电 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送入太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顺利发射,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3年12月2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4日晚,“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以“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探月工程将全面转入无人自动采样返回的新阶段,这是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铸就的新辉煌。
【 解读 】
飞行器弹起缓冲像“打水漂”
再入返回飞行试验究竟是什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介绍,飞行试验器离开月球表面,返回地球的过程中,速度会越来越快。在接近地球大气层时,飞行器如果直接冲入,与大气产生的摩擦可以强大到将飞行器烧毁,所以飞行器返回时,必须选择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作为缓冲。
焦维新介绍,其缓冲原理是选择合适的落点和角度,先行进入大气层,随后自动跳跃式弹起,再离开大气层。经过几次弹起缓冲后,最终进入大气层。选择进入大气层的落点及角度是最大难点。“飞行器进入地球大气层的过程很像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打水漂,它需要在地球大气层表面先‘蹭’一下,再弹起。”他说。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