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云南贫困县富宁县的政务网上贴出一份公告。公告显示,富宁拟花费60万元采购上海牌机械表978只,表上会刻上“富宁县××会议纪念”字样。采购人员回应记者采访称,“两会”给代表发纪念品“很正常”,“每年都是这样操作”,这笔钱是列入预算的,不是“三公消费”。
当地工作人员认为“很正常”的“传统惯例”,在一些“计较”的网友眼里,却是难以容忍的事情。这份“上海牌手表”询价采购公告,引发如潮质疑,还有精于换算的网友,将这次的千表礼品采购单进行了等额转换,列出这样的等式来——“国家级贫困县会议纪念品=两辆校车”。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持续不足,欠账甚巨,但是一个贫困县的“会议经济”和“会议福利”竟能如此优渥。假如把一方政府比作一个家庭,估计任何勤俭持家的主妇或精明能干的管家,都不会一下子就拿出60万元,来订购上海牌手表。和周久耕的江诗丹顿比起来,和动辄数十上百万的奢华名表比起来,几百元一只的国产上海表,算不上豪奢。但是,关键显然不是这个随会附赠的礼品价值几何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送这个所谓“纪念品”,以及如果要送又该如何送、送什么,由谁来决定,如何规范纪念品甄选流程的问题。如果各地两会都视发纪念品为“很正常”,而且“每年都这样操作”,试想这个惯例一年要耗掉多少公共财政的钱?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富宁县回应购表事件称,这不是“三公消费”。那这又是什么消费?是不是还要造出个“五公消费”或“六公消费”之类的词来?公布“三公消费”账单,呼吁了多年,今年即便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也有一些积极回应,但是现实证明,不少也还是粗疏笼统地应付差事。像每年两会时舆论对审计预算要细化到一支笔一张桌子的呼声一样,三公消费的账单如果能进一步精细,千表纪念品的新闻或许就不会出现。
“每年都这样操作”就“很正常”吗?“列入预算”程序的乱花钱,最该警惕。年底,各地“突击花钱”事件多发,买高不买低、“天价内存条”等事件此起彼伏。财政部日前再次强调,要严防年底突击花钱。其实不管年初预算好的花钱,还是年末的突击花钱,恐怕最终都要有监督跟上,才能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