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盘点2011年的上海楼市,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评出今年上海房地产业十大事件。
率先试水房产税
1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的《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房产税征收范围包括:上海市居民家庭在上海市新购且属于该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非上海市居民家庭在当地新购的住房且人均面积超过60平方米。
“沪九条”紧箍楼市
2月1日“沪九条”文件出台,从限购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多方面强化房地产调控。对在上海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上海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上海户籍居民家庭实行“限购”政策;在信贷方面也较严格。
保障房共有产权
3月2日,上海正式发布了《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试行办法》,上海经适房采用共有产权。同时,为扩大保障范围,政府将通过放宽准入标准、扩大共同借款人等完善保障房制度。且此次的放宽准入标准重点在于放宽收入和财产准入标准。
降价引发退房潮
10月,龙湖郦城、绿地秋霞坊、中海御景熙岸等上海多个楼盘陆续降价促销,降幅超过20%,而如此大幅度的降价则让刚购买上述楼盘的老业主郁闷不已,部分楼盘出现老业主集体抗议的场景。
“金九银十”不风光
今年冷清的楼市使得传统的“金九银十”风光不再。中房信数据显示,9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仅为56.95万平方米,同比下跌49.82%,交易量惨淡; 871万平方米的住宅可售面积也超过了2008年同期的水平。10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仅为46.13万平米,同比下降65.03%,成交量创下2008年同期以来最低水平。
七大新城出规划
5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信息:“十二五”时期上海将形成7大新城组成的新城群。
根据规划,到2020年,嘉定新城、松江新城初步确立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地位;浦东临港新城、青浦新城、奉贤南桥新城将具备较高能级的城市综合集聚辐射功能;金山新城、崇明城桥新城将起到增强周边地区发展的作用。
地王捂盘陷尴尬
过去两年,一路飙升的上海楼价大大激发了房企的拿地热情。两年内,单宗价格超过70亿元的“超级地王”就有4个。但回首2011年,房地产市场低迷不振,萎缩的交易量令地王陷入了两难境地。
太保试水保障房
3月9日,中国太保集团宣布,旗下的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正式通过保监会备案。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已与承担多个保障房建设项目的上海地产集团达成协议,牵头以10年期债权投资计划方式融资40亿元,主要用于在上海市区建设的约5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6亿元补偿老业主
12月,星河湾集团宣布旗下上海星河湾和浦东星河湾两个项目下调售价,上述两项目打折后直降7000元至15000元/平方米不等,同时表示将拿出超过6亿元对前期老业主进行价差补偿。
易居收购21世纪
11月28日,易居中国与21世纪中国不动产及其创始人签订非约束性投资条款书,易居以37.3%的持股比例成为21世纪中国不动产的第一大股东。
本报记者 晏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