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促销幌子
“糟糕,这回买到了假货!”今年5月17日,在浦东新区惠南镇经营小商品批发的店主老骆惊觉上当。当天上午9时20分,有2名年轻人到店里来推销“绿箭”和“益达”口香糖,称公司正在搞活动,买一箱“绿箭”送一把伞,买两箱送一桶油。老骆于是花2476元买下2箱“绿箭”,随后他拿到了“赠品”2把太阳伞。2名年轻人随后以“到车上把食用油拿给他”为借口走开。老骆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他拆开1箱“绿箭”,果然发现上当,“因为包装箱内没有蜡,而之前买的绿箭口香糖箱子里是留有蜡的。”
但这时已经晚了,2名年轻人早已溜之大吉。老骆向警方报案时发现,原来不止自己上当,同一市场内的何大姐买得更多,她家的店里一口气买了3箱“绿箭”和6箱“益达”,花费5442元。
这2名巧舌如簧的推销人员,正是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宋辉、宋平兄弟俩。据警方核实,宋辉、宋平兄弟总共卖给29家商户4190盒假绿箭,72盒假益达,销售金额合计9万多元。老骆等报警后,5月23日兄弟俩被抓获归案,在他们的住处还有价值1.5万余元的冒牌口香糖。
“优惠”诱人上钩
法庭上,公诉人问宋辉、宋平:“是否知道卖的是假货?”两人称:“开始不知道,后来知道了。”公诉人接着问:“是否意识到假冒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两人称:“不清楚。”公诉人于是问:“如果你们自己吃到假冒伪劣食品,会不会担心?”兄弟俩顿时沉默无语。
其实,这些上当的商户老板本身也具备一定的假货鉴别能力,为何在宋辉、宋平的推销下,他们一个个都被蒙混过关了呢?
首先是“包装”。行骗前,宋辉花几十块钱找人做了2张假证,上面盖着箭牌公司的“公章”,又印了名片,上面写的身份是虚构的“箭牌公司业务主管王浩”。其次是“促销”。宋辉、宋平凭借购进假绿箭时送的广告伞,拿着所谓的促销单和从超市购买的食用油,编造“箭牌公司促销”的骗局,果然把商户们骗得晕头转向。
通讯员 王治国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