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孩子的涂鸦?如何保护孩子最初的创作乐趣?本期《育儿有招》节目中,黄浦区至上李慰宜教师培训中心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李慰宜和杨浦区少年宫特级教师江萍带领家长一起走进儿童的涂鸦世界(请关注每周六上海教育电视台16:05《育儿有招》节目)。
家长烦恼:孩子为何偏爱黑色老师支招:和每个颜色做好朋友
说起孙子的画,3岁男孩熙悦的奶奶有着自己的烦恼,那就是,“为什么孩子涂颜色,要把画面全涂成黑色?”她担忧,黑乎乎的画作是否说明孩子内心不够阳光。后来,她干脆将所有黑色的画笔藏起来。
江萍劝慰熙悦奶奶,无需太过焦虑,不是每个孩子都会用黑色去画,能够用黑色来画画,说明孩子有一个表达的自信,恰恰说明了家里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江老师提醒家长,每个孩子由于生存环境和遗传素质不同,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孩子画头发的时候可能画得像刺猬一样,有的画的是放射状线条,有的画很多小辫子……对于各种表达方式,成人要保持一种赞赏的态度。
江老师觉得,家长并不需要刻意拿走孩子的黑笔。孩子偏爱黑色,同样有各种原因。有可能是他发现了黑夜的美,江老师说,她自己也曾以此为主题,描绘过夜色下物体的剪影。当然,也不排除某段时间孩子情绪上有波动,家长可以和孩子聊聊,他的画究竟画了什么,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波动。
李老师则建议,家长适度引导孩子,发现各种颜色的美,和他一起寻找,颜色和颜色之间,怎么搭配才好看,如何做“好朋友”。例如,和熙悦相反,很多孩子会排斥黑色,这时,父母可以引导他观察,我们中国人的黑头发、黑眼睛,多漂亮!
家长烦恼:总画不像怎么办老师支招:别用常规束缚想象
把人脸画成四四方方,把道路画得歪歪扭扭……孩子渐渐长大,但是笔触仍然非常稚嫩,甚至不符常理,该怎么办?“千万不要总在孩子面前说,别的小朋友画得比你好。孩子的作品是没有可比性的,绘画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江萍强调,孩子虽然小,但是很敏感,不要让他觉得,画画是件压力很大的事情,他必须适应老师或者适应家长。
李老师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如果孩子一开始就跟着你画图像,大人觉得好,但是以后他就每次等待大人画什么,我就画什么,哪个小朋友画的好我就画什么。那么他还有自己的想法么?没有自己的想法,美术创作的意义就没有了。”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如何在不伤害孩子创造力的前提下,发展其绘画技能?李老师建议:
到了幼儿园大班以上,孩子的肌肉控制能力已经使他初步具备了控制画笔的能力,老师和家长可以创造一些环境引导他去感受。例如,可以让孩子观察周围的房子,告诉他:如果房子的墙是斜的,房子就会倒下来。然后大家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造的房子是能够安全住进去的,让他在环境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要脱离环境,特意强调一定要画直啊,一定要画圆啊,别把美术当成技巧训练。”李老师说。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