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先生有着20多年教龄,儿子今年初二,明年即将中考。他告诉记者,最近学校考试刚结束,他的手机就响个不停,各类办学机构不是发来招生广告,就是直接来电介绍暑期办学信息:有针对“高端”学生的数学与物理“竞赛班”,有教授新课并进入第一轮中考复习的“提高班”,有一对一的“集训班”,还有五花八门的“套餐班”“辅导班”“兴趣班”,更有让人心动的“保过班”。补习的课目英语、语文、化学、数学、物理全面开花。有的补习学校为了突出办学成果,还打出某某同学考取了某某名校的招牌。同时,他家的信箱也充塞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广告,儿子还未升入初三,仿佛已被提前拉入了“临战”状态。
如何安排好孩子的暑期生活,陆先生认为,假期确实是一个难得的“补课”好机会,但不是补语数外等学科,而是要补一补课本之外的课,让孩子接触社会,开阔眼界。陆先生说,他儿子理科不错,也喜欢中国历史,但由于上学时业余时间有限,没有机会看课本以外的书籍,所以暑假里打算让儿子“恶补”一下感兴趣的历史书籍。
陆先生表示,有不少家长盲目跟风,擅自替孩子报名补课,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其实,如何安排暑期生活,家长不妨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即使要上补习班,也应根据孩子的特点精心挑选。
本报记者 钱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