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坠过程 各执一词
据报道,“铠甲-S1”系统早在2005年便交付叙利亚,但由于操作复杂,叙军长期需要俄顾问指导才能作战。2007年9月,以色列出动F-15I战斗机,长途奔袭叙利亚北部小镇代尔祖尔附近的核反应堆,驻扎在附近的“铠甲-S1”却在以军战机的电子战攻势下陷入瘫痪。此后,叙军强化了防空训练,去年还派兵参加了俄罗斯主导的阿舒卢克靶场演习,接受了严格的技术考核。
此次事件的另一“主角”——土耳其空军的F-4E“鬼怪”战机由美国制造,还曾接受过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的改造,不过,由于2009年土耳其救援船“马尔马拉”号在加沙外海遭袭,土耳其与以色列的军事合作中断,土耳其F-4机群的改装工作也半途而废,导致这些战机缺乏规避新式俄制防空武器的手段。
对于“鬼怪”被击落的过程,土耳其与叙利亚各执一词。土耳其强调该机虽曾“误入”叙领空,但在国际水域上空遭射击,并坠落在距叙利亚海岸线约24公里的国际水域。叙利亚则称本国军人在目标距海岸线约1公里时实施自卫拦截,残骸坠落在距海岸10公里的领海内。
毋庸讳言,如果北约和阿盟武力干涉叙利亚事务,必定会以导弹和空中打击拉开行动帷幕,所以,叙军防空部队必然处于严密戒备状态。土耳其军机在局势如此紧张的时刻“误入”叙利亚领空,其危险性可想而知。专家分析,在土耳其战机高速逼近的情况下,叙军防空系统和土耳其战机就仿佛是“两个已拔枪在手的敌对牛仔迎面相遇”。
美国利哈伊大学中东问题专家亨利·巴基认为,土耳其战机闯入叙领空的时间应该不超过4分钟,叙军防空部队可能没有机会向上请示,况且土耳其对叙利亚反对派的武器援助早已造成两国间的敌意。
虽然土耳其援引北约公约第五章的有关条款,寻求北约伙伴国的“武力帮助”,但欧盟已敦促土耳其避免因战机事件提升地区紧张局势。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沙桑克·乔希指出,北约可能为土耳其提供舆论支持,但启动“集体防御条款”则不现实,该条款并不适用于一切突发事件,“尤其当你的飞机进入别人的领空活动”。
防空能手 实战显威
有消息称,“铠甲-S1”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近程低空拦截武器,属于要地防空的最后一道屏障,它不仅能为地面部队提供灵活的近程防空保护,还能弥补远程防空系统的漏洞,形成梯次防空体系。
说起“铠甲-S1”系统的起源,还得从俄罗斯的地面防空作战思想说起。俄防空部队极为强调多层次应战,而且重视导弹及雷达系统的机动性,过去10余年装备的S-300/400便是具备这种特征的代表性远程防空系统。
然而,通过长期实战操作和训练,俄军发现S-300/400虽能负责大范围(20公里至250公里)的防空任务,但其本身却需要其他防空武器的掩护。在实战中,需要一种操作成本低、可伴随部队机动、射程在20公里以内、威力足以摧毁各种飞行目标的近程防空系统。“铠甲-S1”防空系统便是在此环境下诞生的产物。该系统不仅性能优异、火力强大,最重要的是使用成本低,符合俄国防预算紧缩的国情。
“铠甲-S1”由一套搜索及追踪雷达、红外追踪光电仪、火控系统、12枚57E6型近程防空导弹、2门2A38M型30毫米口径机关炮集成的大型遥控武器站,并由武器基座下方卡车内的人员遥控操作。该系统可同时对付空中、地面甚至水上的来袭目标。
“铠甲-S1”系统配备的12枚57E6型导弹采用二节式固体燃料推进设计,射程20公里,装有20公斤高爆破片战斗部,威力足以摧毁目前的各种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或导弹,若以2枚导弹拦截1个目标,命中率高达75%至90%。
2门2A38M机关炮各配备700发弹药,弹种包括高爆弹、曳光弹和穿甲弹。机关炮最大射速每分钟2500发,射程4公里,配合火控系统具备超低空作战能力,可拦截高度在4千米以下的目标(如战斧巡航导弹或联合直接打击弹药等)。不过,在2A38M机关炮射击时,“铠甲-S1”系统的“大腿”——卡马兹-6560卡车必须使用四根油压千斤顶维持射击平台的稳定。
目前,俄罗斯自用和出口的“铠甲-S1”系统采用卡马兹-6560型8x8卡车,最大输出功率400马力,全车采用墨绿色涂装。未来“铠甲-S1”系统有可能换装更先进的MZKT-7930型8x8卡车,最大输出功率增至680马力,该车目前也用于其他军用装备运输。 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