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看重教师授课水平
此次调查于今年8月中旬进行。收到的4441份样本中硕士研究生913份、本科大学生2636份、高职高专大学生892份。 被调查的大学生在评价任课教师时表示,最看重他们的“授课水平”。具体来看,超过半数的本科生和高职生认为教师“授课水平”最重要;硕士生中持同样观点的人占33%,且有29%的人认为“科研能力”最重要。可见,在学生看来,老师课上得好才是“硬道理”。
另外,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正直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也是“完美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被调查的高职高专生中,有14%的人最看重任课教师的“亲和力”。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更需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注意展现自己的友善与亲和。
平均每年联系不到一次
虽然大学生几乎每周都会在课堂上与任课教师见面,但他们课堂之外的联系却不多。“下了课后就很难再见到老师”,成了许多在校大学生诟病自己老师的最重要一个因素。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课余时每月都能至少与任课教师联系一次的比例,本科生为36%、高职高专生中为43%。35%的本科生和31%的高职高专生平均每年与任课教师联系不到一次。一些被访学生表示,他们在课外之所以不经常和任课教师联系,一是怕打扰老师的正常工作,二是没有获得老师的联系方式。
被调查的硕士生表示,导师带的学生越少,师生之间交流越频繁。带1至5个学生的导师中,有44%的人每周至少与学生“一对一”交流一次。而带16个以上学生的导师,仅23%的人每周与学生保持一次“一对一”的交流。这也提醒导师,招收学生确实需要量力而行。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