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大学生活/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心理专家为95后大学新生度过适应期支招
~~~心理专家为95后大学新生度过适应期支招
~~~心理专家为95后大学新生度过适应期支招
~~~心理专家为95后大学新生度过适应期支招
~~~心理专家为95后大学新生度过适应期支招
~~~心理专家为95后大学新生度过适应期支招
     
2013年10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天一小时运动 每周给父母打电话
心理专家为95后大学新生度过适应期支招
易蓉 宋珏
  “95后”开始读大学,他们是否能够从容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否能够自信面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施索华与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刘晔萍为95后大学生把脉支招。

  施索华认为,95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自主意识强,也愿意表现自己的个性,大部分孩子在家里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在网上有自己的QQ空间。由于生活经历较为简单,95后对社会了解得不够多,对现实生活和人际交流认识得还不够全面,心理成熟度较低,克服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待加强。

  “人际交往上的问题也许最为突出。”刘晔萍说道。95后个性较强,彼此间在性格上、生活方式上、待人接物上的看法会有所不同。她表示,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也是95后大学新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学习方法困惑、学习与活动的平衡以及想家等都是不少新生的困惑。

  为帮助95后大学生快速度过适应期,施索华建议新生尽快适应大学里硬件环境,并尽快适应身边同学,打造良好的礼仪形象,形成自己的朋友圈。此外,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确定人生目标、培养专业兴趣、参加若干次社会公益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刘晔萍则鼓励新生大量阅读,并每天保证1小时运动,保持身心健康。此外,还应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至少每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

  本报记者 易蓉 通讯员 宋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大学生活/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4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8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本科生课后很少“见”老师
大学生国际广告节开幕
每天一小时运动 每周给父母打电话
阳光体育公益片开播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大学生活/教育周刊B02每天一小时运动 每周给父母打电话 2013-10-09 2 2013年10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