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3年10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高水准与低票价
张晓然
  张晓然

  今天,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优惠票开始销售,总量约18000张。最大的亮点,是覆盖了艺术节所有47台中外名家名团优质剧目,而对闻讯前来抢票的观众而言,他们依然渴望“多多益善”。国庆长假里,本报与共青森林公园举办“都市森林狂欢节”,先后请来茅善玉、赵志刚、王汝刚、毛猛达等戏曲、滑稽明星,还有部分业余表演团队等,为游园群众免费送上文艺演出节目。相比之下,有名角、明星出场的演出,艺术质量明显比业余表演水准要高,观众的狂热指数也马上升高许多。内心感叹,同样是里弄里的老伯伯老阿姨,从前请街道里的文艺爱好者跳支舞、唱首歌就开心得前仰后合,现在随着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国内外的名家名团见多了,欣赏水平也“水涨船高”,没专业水平的节目,巴掌也拍不响。

  面对眼界开阔的观众,要提供更多文艺精品,才能满足需求。但精品不同草根,票价动勿动四五百元、上千元,叫普通老百姓怎么承受得起?其实,沪上的许多文艺院团、剧场,都定期推出各类优惠票、学生票。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日前提出要把票价控制在百元以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半票日,吸引了无数白领观众,通宵排队购买。但依然难解市民文化之“渴”。看来还需要建立低票价的长效机制。

  院团普遍反映,进剧场演出,场租贵。但剧场的水、电、人工运营成本高,他们亦有苦衷。低价公益场,剧场才有补贴,而各种资助经费流向院团的同时,是否亦切给剧场一块?降低了场租就降低了票价。还有,可否让更多的税费资助高水准的公益文化。政策向文化倾斜后,长远看,对公众、社会的回报是难以估量的。每年游客带来的收入就是天文数字。文化提高国民文化修养,带来的创造力,又是难以估量的财富。

  从院团看,更要增加公益普及演出的场次。制作成本可以降低,不要动辄豪华布景,这样耗费大,也不利于巡演和扩大市场。还有,某些地方的名家名角出场费也该削低了。要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和追捧,就不能吊高身价。人民群众买不起票,离你远去,人气就会散尽。所以说,既要高质量的艺术,又要低价钱的门票,这才是文艺面对大众持续红火的长效目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大学生活/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4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8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旧区改造贵在公开公正
高水准与低票价
“门票经济”阻碍旅游质量提高
点“石”成金
蚕食
红色预警不仅属于气象局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高水准与低票价 2013-10-09 2 2013年10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