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空前 别有企图
2008年11月,日本三大自卫队在北海道进行联合演习。之后,“自卫队联合演习”成了日本防卫省计划中的年度例行项目。从既往的历史看,该演习传统上偏向北海道或本州北部,但随着日本与邻国在岛屿问题上摩擦日甚,“西南有事”成了日本防卫政策的热点词汇。这无疑是日本扩充军力的借口。在此背景下,演习区域向南转移。以2009年的演习为例,当时演习被搬到九州,参演兵力高达4.18万人。
与以前主要考验“岛屿防卫”能力不同,今年的演习重在考察三大自卫队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在夺取局部制空、制海权后的“夺岛”能力,实战意味更浓。据共同社透露,此次演习的“压轴大戏”是由专门负责“离岛防卫”的陆上自卫队西普连搭乘海上自卫队的大隅级运输舰靠近目标岛屿。考虑到岛屿周围遍布暗礁,届时不会进行滩头登陆。同时,航空自卫队也会进行实弹训练。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防卫省曾在今年6月透露打算新设“统合司令官”一职,以便在诸如“离岛夺还”的行动中统一指挥三大自卫队,使统合幕僚长更偏向于“协助政治决断”。目前呼声最高的“统合司令官”人选是陆上自卫队幕僚长岩田清文,他曾在去年的方面队级(军区级)实兵演习中担纲总导演,而此次大规模军演仍以陆上自卫队为主力,岩田清文能否驾驭有术,可能会关系到“统合司令官”职位的落实。
逐步升级 操作有难
具体到“夺岛”方面,日本自卫队的演习层次呈逐年上升趋势,演习目的也从最初的“体验”进化到“实战检验”。自2006年以来,美日已举行多场假想“离岛夺还”的演习。在这些演习中,美方通常安排参演的日方人员搭乘运输机、两栖舰艇远程机动至陌生地域。而在实兵演习阶段,美军则手把手地教授特种立体登陆作战技巧,主要方式是乘坐橡皮艇和高速气垫登陆艇潜入,展开实地侦察与情报搜集,为下一批空降兵力“打前站”。
据日本《军事研究》杂志披露,经过多次演习,西普连已经掌握夺岛强攻、侦察渗透的战法,可见西普连在美军的培养下已成为“准海军陆战队”。除了西普连,陆上自卫队第1空挺团也在近几年的训练中融入“夺岛”内容。例如今年1月,第1空挺团便在千叶县的习志野靶场进行空降训练,模拟索降“被占岛屿”滩头,引导后续部队登岛。此外,今年6月,美日两国在加利福尼亚圣迭戈外海举行的“黎明闪电”两栖夺岛演习甚至达到了战役级的规模。
据披露,经过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切磋,日本自卫队大致熟悉了两栖夺岛作战的五大步骤,即:
一、夺取岛屿制空权。从靠近目标岛屿的两栖攻击舰或后方基地起飞战机,击落岛屿附近的敌机,同时对岛上的指挥中心、防空阵地及筑垒地域实施轰炸。
二、开辟机降着陆场和登陆桥头堡。在掌握制空权的前提下,搭载登陆兵和装备的气垫船和登陆艇逼近岛屿,实施抢滩登陆。若滩头防御严密,则采用直升机或MV-22倾转旋翼机直插敌后,在岛上实施机降开辟着陆场,使守军腹背受敌。
三、在着陆区输送火炮。当登陆部队成功实施机降登岛后,必须快速用直升机、旋翼机将口径为155毫米或120毫米的火炮从运输舰上吊运过来,为登陆部队提供重火力。
四、炮兵与航空兵联合压制敌军。由于战机不可能扫除岛上的每一个火力点,登陆部队需要依靠火炮打击守军工事。
五、在基本扫除岛上守军火力点后,登陆部队展开扫尾攻击。
从日本自卫队过去的表现看,他们对上述作战步骤已有所了解,但“纸上谈兵易,实际操作难”,如果离开美军的“帮助”,自卫队能有何种表现尚未可知。据日本《战车》杂志报道,西普连通常只能得到一个炮兵单位(连级规模)的远程火力支援。作为运输主力,海上自卫队的3艘大隅级两栖运输舰也只能合计搭载120辆卡车和6架CH-47J大型直升机。而空中自卫队累计能投入紧急空运的飞机只有42架,即使全部起飞,一次也只能运送528吨物资,运力与一艘大隅级运输舰相当。
提供心得 萧规曹随
再回到此次演习本身,日本防卫省披露的演习地域是位于冲绳那霸市东南约400千米处的冲大东岛。这是一座珊瑚礁形成的无人岛,周围被珊瑚礁包围,常规的舰对岸登陆作业难以遂行,但因该岛自1956年起就作为驻冲绳美国海军的射击训练靶场,岛上战场模拟设施齐全,不失为一处三军联合作战的“好地方”。据日本《丸》杂志介绍,冲大东岛在1972年“回归”日本治权之下后,美国海军在岛上的训练频率有所下降,但日本政府也刻意维持当地的“特殊属性”,不允许普通人登岛。从已公开的信息看,美军可能向日本方面提供以往在冲大东岛登陆演习及投弹的相关心得,以便日本方面“萧规曹随”。
专家分析,冲大东岛的实际环境与钓鱼岛存在差异。首先,该岛的岸滩情况更复杂,船只冲滩的风险高,使得日本自卫队需要借助两栖车辆或直升机进行登陆作业,若放在演习本身来看,无形中是对日本自卫队两栖战力的考验。其次,经过与美国的多轮两栖联合演习后,日本希望自主导演三军联合性质的两栖演习,理顺指挥关系,并考察三大自卫队快速反应的能力。 罗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