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狡辩的政治学者
北冈伸一,1948年4月出生在奈良县,197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曾先后任教于日本立教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东京大学。2004年起,出任公职的北冈伸一奉命前往纽约,担任日本驻联合国副大使。2006年8月,北冈伸一回到东京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政治史、外交史和政军关系等领域。2012年10月,北冈伸一就任日本国际大学校长。作为长期活跃在保守论坛的“政治学者”,北冈伸一深得安倍晋三赏识,担任了安倍晋三私人咨询机构“关于重建安全保障法律基础恳谈会”(简称“恳谈会”)的代理主席。
由于在推进修宪的过程中遭遇国际国内重重阻力,安倍晋三决定退而求其次,打算把修改有关集体自卫权的宪法解释作为其修宪行动的第一步。作为“恳谈会”代理主席,北冈伸一无疑是承担此项任务的具体负责人,他一方面在各种场合大肆渲染“外部威胁”,为解禁集体自卫权造势;另一方面狡辩称“专守防卫”政策并不是指“挨打之前绝不反击”,也不意味着“零攻击”。他的这些说法很快遭到各方质疑。
据悉,除了鼓吹解禁集体自卫权,北冈伸一还多次以“恳谈会”的名义向内阁提议,在日本遭遇算不上“武力攻击”的纠纷时,也可动用自卫队实施武力应对。
不过,无论北冈伸一怎样卖力狡辩,都难以改变安倍晋三试图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行动在国内遭遇巨大阻力的现实。不仅自民党的联合执政党公明党以及日本共产党站出来明确表态,反对修改有关集体自卫权的宪法解释,就连自民党前党首、前众院议长河野洋平也认为,当今有关解禁自卫权的讨论是安倍晋三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修宪论,并非国民意愿。
据日本电视台报道,日本近期一项民调显示,对于安倍晋三将要推进修改集体自卫权宪法解释的做法,近半日本民众表示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安倍晋三在内的“解禁派”纷纷发言,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必要理由”、安全利益等进行解释,试图打消民众的疑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安倍晋三在修改宪法解释的问题上,似乎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有分析指出,如果安倍成功修改宪法解释,允许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并可以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行动,也就意味着日本完全抛弃战后一直奉行多年的“专守防卫”政策,日本将成为一个可以与美国一起发动战争的国家。
日本“再武装化”提速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最基本的军事政策,“专守防卫”政策一直是日本博取亚洲各国信赖的基石,其内容主要包括三条,即只在受到军事攻击后才能采取军事反击行动;只行使最低必要的自卫武力,且绝不攻击他国领土;只在本国领土及其周边作战。长期以来,“专守防卫”政策被视为与日本“和平宪法”第9条“不拥有战斗力,否定交战权”相对应的安保承诺。
然而,日本近年来通过打擦边球、混淆视听等方式,逐步放弃“专守防卫”政策,向所谓的“机动防卫”迈进。8月21日,日本防卫省决定,将在下一财年建立日本版的“海军陆战队”,并在本财年引进4辆美制AAV-7两栖突击车的基础上,再引进2辆改进型AAV-7。同时,防卫省还在探讨引进美制MV-22“鱼鹰”运输机,增强自卫队的“夺岛登陆”能力。这些“小动作”显示“专守防卫”政策已实质上遭到破坏,“动武权”成了日本政府追求的目标。
需要强调的是,战后东亚秩序与日本战后体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抑制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重要保证。可是,自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总量超越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后,在“经济能量政治化”的驱动下,日本逐渐开始寻求对战后秩序的突破,谋求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其中,突破由美国占领军主导制定的“和平宪法”,被一些日本政客看作国家正常化的标志。
为此,近20余年,日本历届政府不断利用各种机会寻求突破。仅从防卫政策看,除了“集体自卫权”尚待解禁外,从“专守防卫”原则、“武器出口禁令”到“和平利用太空与核能”,几乎每一个与军事相关的方针和原则都已在不同程度上被修改。如今,安倍内阁已明确提出要带领日本“走出战后体制”,走强军扩军的“再武装化”路线。
在日本防卫省今年7月发布的《防卫计划大纲》中期论证报告中,提出要对自卫队遂行境外任务进行制度性调整,要修改相关法律,扩大人员派遣范围,加强军力远程投送能力的建设,放宽自卫队在境外使用武器的限制,甚至建立中长期海外基地,推动自卫队境外部署的常态化和合法化。此后,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在接受采访时声称,日本要在今年内把允许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列入新“防卫大纲”,并首次公开放开军事禁令的时间表。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政府主导的国家“再武装化”进程正在加速,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亚洲各国必须高度警惕。防止日本在国内矛盾积重难返的情况下重走“军事化”老路,挑战现行国际秩序。 雷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