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军界瞭望/战例
     
本版列表新闻
1967年7月29日,一枚误射火箭弹让“福莱斯特”号航母陷入火海——~~~
1967年7月29日,一枚误射火箭弹让“福莱斯特”号航母陷入火海——~~~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1967年7月29日,一枚误射火箭弹让“福莱斯特”号航母陷入火海——
自酿事故:134人死亡,21架战机报废
安太
■ 1967年7月,美国海军“福莱斯特”号航母在越南附近海域发生火灾
  “福莱斯特”号航母在美国海军中有“第一超级航母”之称,这艘海上巨兽曾纵横全球各大洋,为维护所谓的美国利益而大打出手,也曾在越南战争的泥潭中因一次“地狱般的火灾”而黯然退场。10月22日,一家美国废金属处理公司以1美分的价格买下这艘退役多年的航母。“福莱斯特”号最终将在拆船场结束其曾经的辉煌。

  脱胎于“烂尾工程”

  说起来,“福莱斯特”号的“美国第一超级航母”的头衔里本该加上“核动力”的点缀,只因“五角大楼内战”而未能如愿。事情是这样的:1947年冷战开始后,美国海军提出设想为航母配备可携带核弹的喷气式轰炸机,这就要求充当“移动机场”的航母足够庞大。1948年,美国海军向五角大楼提出建造超级核动力航母的申请,其标准排水量6.64万吨,可携带98架战机,军用编号“CVA-58”。不过,美国海军的这项大工程却引来美国空军的憎恶,原因在于美国空军当时也提出了研制B-36洲际核轰炸机的方案,为了争夺有限的经费拨款,美国海空军在五角大楼内部展开激烈“混战”。

  起初海军占优,原因无他,“朝里有人”。美国首任国防部长——詹姆斯·文森特·福莱斯特在一战期间就服役于海军航空队,二战期间,他出任海军部第一副部长,主管海军生产和采购事宣。福莱斯特通过各种途径游说政府和国会,于1949年通过了CVA-58航母的建造预算。为了取悦议员们,福莱斯特还特意为航母取名“合众国”号。1949年4月18日,该航母正式动工。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福莱斯特反对杜鲁门总统放松对苏联的围堵和制裁,还厌恶新成立的以色列,得罪了犹太院外集团。更要命的是,为了“做低工程报价”,避免航母工程被国会杯葛,他默许海军少报建造经费和排水量,没想到这一秘密被空军将领掌握,向国会揭发。于是,“合众国”号项目被迫中途下马。

  “合众国”号成了“烂尾工程”,承建商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自然心有不甘。于是,艾森豪威尔所形容的“军工复合体”发挥出巨大能量,终于在一年后翻盘,将核动力航母改为常规动力航母,继续建造。1954年12月11日,美国第一艘超级航母在纽波特纽斯下水。美国海军将它命名为“福莱斯特”号。

  威慑全球的“打手”

  从1955年起,“福莱斯特”号就充当起美国海外干涉的“第一打手”。1956年苏伊士危机期间,美国政府放出风声,声称要派出“福莱斯特”号进入地中海,警告英、法和以色列不要在武装入侵埃及方面“走得太远”,英法两国在24小时内迅速作出回应,停止在苏伊士运河区的行动。1958年,亲西方的黎巴嫩总理夏蒙被起义者推翻,“福莱斯特”号赶赴贝鲁特外海,掩护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岸“恢复应有秩序”。

  1964年,美国第36任总统约翰逊默许中央情报局支持巴西右翼军人卡斯特洛·布兰科发动政变,推翻了巴西民选总统若昂·古拉特(他因为推进国有化,被指威胁美国利益)。约翰逊还同意五角大楼的建议,发起代号“山姆兄弟”的威慑行动,安排“福莱斯特”号到里约热内卢外海演习,以示对布兰科的支持。

  经历一系列“炮舰外交”般的行动后,“福莱斯特”号成了美国政府的“宠儿”。每逢与苏联关系紧张,或发生海外征战时,历任美国总统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这位“大将”。“福莱斯特”号也不负厚望,屡屡得手。不过,在越南战争的泥潭里,“福莱斯特”号终于“摊上了大事”。

  载“垃圾炸弹”出征

  1967年7月,“福莱斯特”号航母奉命抵达南海北纬18度水域,执行轰炸越南民主共和国首都河内通往中国的铁路。由于轰炸强度太大,弹药生产有点跟不上,美国海军不得不把二战后散落在菲律宾、关岛、冲绳等地的旧弹药拿来应急,“福莱斯特”号航母的弹药仓库里就堆满了各处收集来的“垃圾炸弹”。

  7月29日早上,“福莱斯特”号展开新一天的空袭行动,第一波37架飞机于7时50分起飞完毕,舰上勤务部门开始为一下波出击(11时左右)作准备,存放在底仓里的弹药被军械员们大批搬出,挂载到机翼下方。10时25分,包括麦凯恩及其好友吉姆·班格特在内的几十名飞行员登上座机,其中班格特负责驾驶F4鬼怪战机,他被告知飞机挂载了MK32火箭弹,这种火箭弹采用电击发,“打击铁路桥梁和仓库很有效”。按照技术手册,舰载机需要在外部电源的帮助下才能启动发动机,一名“黄衬衫”(航母舰载机起飞指挥员)将供电车和班格特座机的电源连接好,等班格特打出手势后打开电源开关。依照程序,班格特通过无线电得知军械员确认机身周围无杂散电压,便将保险销插入武器火控系统,接通了机载火箭弹的电源,这意味着该武器处于激活状态。

  这里要解释一下,像航母这样的高复杂性武器,由于集中大量电子设备,其电磁环境异常复杂,必须通过相关仪器检查,确认各种设备都能不受干扰地正常运行,否则就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美国舰载机接通武器火控系统前的“杂散电压”检查就是出于这一安全考虑。

  地狱里面“走”一圈

  10时51分,班格特启动飞机发动机,准备从供电车供电转换为内部电源。他按下按钮,突然感到机身一阵抖动,抬头一看,只见一枚MK32火箭弹正拖着黄色尾焰向前扑去。“我没打火箭呀?它怎么飞了?”班格特下意识地检查所有武器开关,却发现它们都处于正常位置。此时,这枚“上帝发射的火箭”飞出90多米,恰好打中麦凯恩驾驶的A4天鹰攻击机,将其装有1500升燃油的油箱撕裂,倾泻出的油料被火箭尾焰引燃,飞行甲板顿时变成“火焰地狱”。大火来得如此急促猛烈,以至于军械员们根本来不及搬开甲板上堆积的易燃易爆物,越来越多的飞机陷入火海,它们携带的燃料和武器成了新的“恶魔”。

  这里要强调一下那位麦凯恩先生,当座机被火箭打中后,他敏捷地关闭了发动机,打开舱盖,跳到已被火势烤得滚烫的甲板上,在火里打个滚后拼命跑向尚算安全的舰桥。他后来回忆,如果当时没能逃出机舱,恐怕就没有机会在2008年和奥巴马角逐总统宝座了。

  灾难发生时,贝林格舰长正在舰桥的指挥官办公室里,他第一反应是通过舰内广播宣布“I have the con”,意思是“我控制着局面”,随即下令全舰倒车,把27节航速陡降到9节,以便减小甲板上的风速,防止火势越吹越旺。半个多小时后,拯救行动初见成效,飞行甲板上的大火得到控制,但甲板下层的火势却还在蔓延。麦凯恩的飞机残骸旁有一枚“垃圾炸弹”因舰体晃动滚向火堆,随后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附近的35人中有27人被当场炸死,3名幸存的消防员也身受重伤。

  鉴于局面恶化,贝林格舰长宣布全舰进入“ZEBRA”状态,即航母“严格分离”状态,出现火情的区域被彻底隔离,当然也意味着在那里抢险救火的人员九死一生。由于不断有炸弹因火势蔓延而殉爆,舰体跟着剧烈抖动,许多忙于扑火的官兵都感觉下肢被震得发麻。

  火情逐渐逼近液氧发生器(平时为飞行员罐装机载氧气)舱位,情况极端危急。要知道液氧助燃作用极强,而且该舱段没有任何装甲防护,一旦发生爆炸,“福莱斯特”号可能就真的没救了。万幸的是,此处的罗伯特·克拉克军士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带领手下找来一根五米长的粗水龙带,一头连着液氧罐,拿着另一头跑向船舷,将液氧排进大海,终于在火苗窜进舱室时排光了液氧。

  经过舰员和友邻舰艇的昼夜奋战,航母上最后一处火情于7月30日4时被扑灭,“焦头烂额”的“福莱斯特”号不得不掉转船头返航。据事后调查,在这起事故中死亡134人,重伤161人,21架飞机报废,经济损失7220万美元。

  曾经历北约“内战”

  经过火灾悲剧后,“福莱斯特”号被送到造船厂修理了七个多月,之后又重新回到海上执行了20多年的任务。在此期间,“福莱斯特”号经历过北约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内战——1974年7月22日,土耳其和希腊围绕地中海岛屿塞浦路斯大打出手,“福莱斯特”号掩护第6舰队的“仁川”号两栖舰在5小时内从战区撤走466名美国人,并制止了土耳其空军对美国舰队的袭扰。

  上世纪80年代,“福莱斯特”号多次进入东地中海,先是派遣舰载机空袭支持黎巴嫩真主党的叙利亚政府军,接着又在利比亚人划定的锡德拉湾“死亡线”内举行演习,敲打利比亚强人卡扎菲。1982年9月12日,“福莱斯特”号率先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标志着这条关闭15年的国际交通线恢复运行。

  1993年9月11日,“福莱斯特”号航母正式退役。如今,“福莱斯特”号即将走向拆船场,为命运画上最后的句号。   安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市场之窗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8版:经济/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4版:新民楼市/广告
叙军“巷战法宝”:苏制BMP-1步兵战车
自酿事故:134人死亡,21架战机报废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战例B03自酿事故:134人死亡,21架战机报废 2013-10-31 2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