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托尼·特拉弗斯说:“第一天就比原来穷200亿英镑。要补这个缺口,只能增加税收或者削减公共开支。”但长远而论,英国终将推出有利发展的财政、汇率政策。伦敦如果独立,重新估值的英镑将贬值三分之一,不仅有利于英国制造业发展,还有望取代瑞士法郎,成为欧洲的储备货币。
伦敦独立后,众多国家机构将择址搬迁,势必促进其他城市就业和经济发展。大型工业城市伯明翰距离伦敦不到200公里,很可能成为英国的新首都。
伯明翰市议会负责人斯蒂芬·休斯说:“我们可以将伯明翰机场扩建为‘英国中央机场’,一个拥有4条跑道的国际空港中心。从这里搭乘HS2高铁,只要39分钟就能抵达伦敦市中心尤斯顿火车站,比从西斯罗到那儿还快。”
其他英国城市也终将走出伦敦的阴影,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利物浦拥有优质港口,往来爱尔兰便利,可打造成为新的航运枢纽中心。利兹适于发展金融业,可成为股票交易所所在地。
至于曼彻斯特,早已成为英国媒体中心,是不依附伦敦发展的成功范例。出于削减成本的考虑,英国广播公司(BBC)撤离伦敦,投资1.8亿在曼彻斯特建立新的办公总部,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
当年BBC迁至曼城可谓冒险之举,后来却为各媒体争相效仿。英国独立电视台和其他100多家公司也在曼城扎根落户,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曼城因此成为继伦敦之后欧洲第二大数码中心。
如今,BBC的2500名员工和500名独立制片人在此工作,每年为曼城带来1.9亿英镑经济增长。据估计,截至2030年,BBC迁至曼城的经济效益将达到76亿英镑,相当于为每1英镑的公共财政投入赢得13英镑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