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根据小说《三十七度二》改编的电影《巴黎野玫瑰》,是因为2002年买了一本马骅和张栋主编的《经典情色》,此书前有几张彩色电影海报的插图,《巴黎野玫瑰》就赫然在目。虽然也没什么露点,但是不知为何,这张海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没过多久,我就买了张碟。
马骅掉进澜沧江里再也没有回来,韩博说,别老拿支教说事,马骅是个诗人!我想说的是,马骅除了是个诗人,还是个影迷。生前,他和张栋还编过《新青年DVD》(第一、第二辑)和《好莱坞批判》,可见其观影的趣味和立场。
诗人和影迷,可以是一个人,那么男人和女人呢?菲利普·迪昂写的这本书,看上去是男欢女爱纵欲过度,其实却有很深的哲学命题想要表达:男人和女人,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这也就是为什么作者对电影颇有微词的原因所在。在他看来,电影完全忽略了小说的核心命题,直接诉诸于感官刺激和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虽有票房大卖亦非他之所愿。
小说做爱细节他都一笔带过,不渲染情色;电影开头则不然。
话说碧翠斯·黛尔有点像是汤唯,之前默默无闻,豁出去演了这样一部激情大戏后,搞到街知巷闻。小说作者菲利普·迪昂呢?也火了。一方面,小说大卖100万册,在被新小说搞坏了胃口的法语小说市场上简直就是奇迹;另一方面,迪昂对电影改编非常恼火,并不买账,这位闲云野鹤、法国的“垮掉的一代”才不想沾电影的光呢,他斩钉截铁地说:“我觉得没有必要分享电影导演的成功。”
这话怎么看?1981年他出版第一本小说集《50比1》的时候,他还在一条偏僻的高速公路的收费亭里当夜班值班员,虽然之后他也有一些忠实的追随者,但是和电影公映之后的大红大紫可不能同日而语。现在他出版了20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集,可是最有影响的还是这一部,可见电影的影响力之大绝非文字可比。还是感谢电影吧,让中国读者可以了解这部小说,可在上海听他抱怨小说和电影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