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博物馆不是古董的最佳归宿吗?怎么放错了地方?放到你家去就对了?
●你记得普鲁塞尔的“撒尿小孩”吗?你还把你最喜欢的围巾给他系上了呢。
▲你岔话题技巧很高嘛,批判你的谬论呢。
●没岔呀,你看这“石童子”与“撒尿小孩”不是太相似了吗?明代中叶,濒海的嘉定城屡遭倭寇骚扰。一天深夜,倭寇偷袭西门。军民奋战了几天几夜,疲惫不堪,睡熟了。有小孩起来小便,发现险情,大喊:“倭寇来啦!”军民惊起反击,守住了家园。小孩却不幸被倭寇残杀。为了纪念小孩,人们雕了一座“石童子”,立于西门城楼。后来城墙被拆,“石童子”也进了博物馆。
“石童子”不应该进博物馆呵,他理当屹立街头,接受来来往往的居民和游客的注目礼,像“撒尿小孩”一样,活在世代后人的眼里和心中。多年来我们的城市雕塑一直饱受垢病,至今似乎也没拿出什么好办法。现成的、极有意义的城雕如“石童子”之类,却冷落在那里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