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生于春秋年间,那个时代人才辈出。以鲍叔牙的才能而言,他还排不上号。他出名,是缘于他交了个好朋友管仲。管仲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使齐桓公成了“春秋五霸”之首。但倘若没有鲍叔牙推荐,管仲很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
鲍叔牙之父鲍敬叔是齐国贵族,鲍叔牙从小生活很优裕,他说:“人生有两大快事,一是食盾鱼,二为饮玲珑。”由于鲍叔牙好吃盾鱼,盾鱼后易名为鲍鱼。玲珑茶则被改名为鲍叔芽,成为胶东名茶之一。鲍叔牙有一个特点,很善于鉴别人才。
鲍叔牙在南阳遇见了家境贫困的管仲,两人一交往,鲍叔牙对管仲很赏识。两人合伙做买卖,每次算账,管仲总要多占一点,鲍叔牙笑呵呵同意了。管仲拿了钱去做生意,亏本了,鲍叔牙也不在乎。后来,管仲从军,当了逃兵;管仲去当小官,又干不好。有人便来劝说鲍叔牙,管仲这个人一事无成,你为什么要如此迁就他呢?鲍叔牙说:“管仲家贫,多分一点钱,情有可原;他从军做逃兵,因为有老母亲要服侍;他当官被驱逐,由于他的能力没发挥出来。”总之,管仲落魄多年,鲍叔牙一直宽厚地对待他,这让管仲很感动。
管仲、鲍叔牙终于在齐国当上了大夫。当时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诸已立为太子,他想让管仲、鲍叔牙辅助另两个儿子。管仲选了次子纠,鲍叔牙当了第三个儿子白的师傅。
公子诸即位后当了齐襄公,齐襄公荒淫无道,引起齐国大乱。公子纠由管仲辅助逃到了鲁国,公子白则在鲍叔牙帮助下逃到了莒国。十年后,大臣发动了政变,齐襄公死,公孙无知被拥立为国君,又过一年,公孙无知被人杀死,齐国陷于混乱之中。
公子纠与公子白都急于回国当国君,在途中管仲遇见公子白,便一箭射中公子白,公子白诈死,在鲍叔牙帮助下抢先回国,成为齐桓公。
齐桓公想聘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说:“您如想治理好国家,我可以胜任。您如想成为一代霸主。那非用管仲不可。”齐桓公刚被管仲射中一箭,恨之入骨,说:“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焉能用他!”鲍叔牙耐心分析,管仲射你,是各为其主。如您用他,他必报以忠心。
鲍叔牙见齐桓公不允,继续讲了自己有五点不如管仲,一是安抚百姓,二治理国家,三是结交诸侯,四是制订礼仪,五是指挥军队。他认为管仲在这五方面能力都在自己之上。齐桓公终于被其说服,拜管仲为相。
管仲给齐桓公提了三条建议,一是“均地分力”,把田地分给百姓,调动民众积极性。二是精简军队,兵不在多而在精。三是“尊王攘夷”,先从吃掉小国开始。这就是齐国后来称霸的三条谋略,经济上改良,军事上强兵,政治上扩张。齐桓公照之而行,富国强兵,灭掉了30多个小国,管仲终于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后来管仲病重,齐桓公哭之,问他可否用鲍叔牙为相。管仲摇摇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他不能为相。”
齐桓公当时宠爱两个小人。一个叫竖刁,他当年因齐桓公想吃肉,就把儿子煮了献食,齐桓公以为他很忠心。另一个叫易牙,他为了亲近齐桓公,居然把自己阉了,当上太监来服侍齐桓公。这两个人便赶去向鲍叔牙告密,鲍叔牙笑道:“管仲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若让我为相,我早就容不得你们两个小人了。”
由此可见,鲍叔牙虽在治理国家上不如管仲,但他的眼光与识见,都是第一流的。
管仲死后,齐桓公没听管仲遗言,重用易牙、竖刁与开方这些佞臣。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居然把宫门禁闭,把齐桓公活活饿死了。齐桓公在饿死前,一定会特别想念管仲与鲍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