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这个绿意葱茏、鸟语花香的新小区,我习惯依旧,每天早晨到小区花园当“业余保安”:既锻炼身体又熟悉环境。
那天早晨六点半,我“巡视”到靠近河道边的一栋楼前,隐约传来耳熟能详的曲调。走近一瞧,只见底楼花园的一位白发老人伫立着,正神情肃穆地升国旗,旁边小凳上放着的小型录音机传出雄壮高亢的国歌。老人开的音量不高,但这从小伴随成长的曲调还是令我热血沸腾!
我参加过无数次升国旗仪式,但在小区居民家庭园里奏国歌升国旗,还是笫一次遇见,让我好奇。
一天傍晚,去物业缴费,顺便问物业的小姑娘知不知道升国旗的那位老人。不想我的问题立马打开了小姑娘的话匣子。“噢,”她辫子一甩,“你说的是43号的阿昌伯吧?”
原来,阿昌伯是归国华侨,上世纪三十年代随父母去了某国。七十年代末,该国掀起排华高潮。在他们流离失所的时候,是祖国接纳了他们。阿昌伯回到广西后,内心充满感恩之情,从那以后便养成了在家门口升国旗、唱国歌的习惯。前几年,阿昌伯的一双儿子来上海打拼,在上海买了房子,便把耄耋之年的老父亲接到上海,从此阿昌伯也成了新上海人。
阿昌伯来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九星市场定制了一根三米长的旗杆。两个儿子十分不解。阿昌伯语重心长地说:“别好了伤疤忘了疼!当初人家把我们逼得无路可走,是祖国在困境中接纳了我们……”
阿昌伯的“国旗故事”还有呢,小姑娘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一次,阿昌伯经过一家合资企业,见悬挂的五星红旗已经破损,于是对门卫说:“希望你们马上换面新的……”谁知门卫不以为然,随口说道,这关你啥事?这句话把阿昌伯激怒了,他一把拽住门卫的手,厉声说:“请你们领导出来!”领导了解原委后虚心接受了意见。过几天,阿昌伯还来了个了个回马枪,当看见崭新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他像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后来,我和阿昌伯成了忘年交,我的晨练也多了一项内容:和阿昌伯一起唱国歌、升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