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已按照“合同诈骗”受理了相关案件。
先要付“服务费”
昨晚,读者王女士致电本报962555新闻热线投诉。她说,自己家里有一只清朝乾隆年间的玉碗,想拍卖换钱。她通过网络搜索到一家自称规模巨大的拍卖公司——上海乾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根据公司网站上的信息,她很快与该公司的一名业务员取得联系。
业务员先让王女士将玉碗的照片发过去,之后称,这只玉碗确实珍稀,可是在大陆拍不出高价,要想拍得高,必须去香港拍。“起码可以拍600多万元!”听到祖传宝贝值这么多钱,王女士很兴奋,于是与业务员约了时间,于今年3月下旬赶到了普陀区常德路的上海乾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业务员称,按规定,必须收取拍品估价的1%作为拍卖服务费,因此要交6万元。如此高昂的价格,把王女士吓坏了。经讨价还价,拍卖公司总算答应先收1万元,另加200元“拍品鉴定费”。
公司“人去楼空”
由于担心拍品不安全,王女士拒绝了拍卖公司将拍品留在公司的建议,而是将玉碗带回了家。之后,她就静静等拍卖公司消息。
时间一天天过去,拍卖公司一直没有进一步的消息。直到今年4月下旬,她才接到拍卖公司工作人员短信,短信称,在香港的拍卖会延期到6月中旬。可是,就这么一直到了5月份,还是没有拍卖公司消息。
于是,心急如焚的王女士拨打拍卖公司电话,但总是无人接听;又拨打公司工作人员手机,不是空号,就是关机。这下,王女士慌了神,感觉大事不妙。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收藏爱好者也来到常德路1211号宝华大厦——上海乾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讨说法,竟发现玻璃门紧锁,内部一片狼藉,公司已人去楼空。这些受害者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发现他们被“忽悠”了,而不少收藏爱好者的拍品,也被这家公司卷走。于是,王女士立即拨打110报警。
委托拍卖要小心
昨天,记者多次拨打该拍卖公司电话、拍卖公司工作人员手机,要么关机,要么停机,均无法联系上。
据了解,一些所谓的“文化公司”、“投资公司”,并不具备拍卖资质,藏家在委托前可通过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官方网站或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验明企业真身,谨防“李鬼”。另外,本市正规拍卖公司,拍卖前确有鉴定的环节,但鉴定的目的仅是为了确定拍卖物能否达到上拍卖会的要求,不收取任何费用。
目前,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已按照“合同诈骗”受理了相关案件,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