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立业,第一次为家庭买保险,多数人选的是重大疾病险。但是,买重疾险前要搞清楚哪些细节问题,以便获得理想的保障?本周,中德安联的保险专家皮嘉佳就重疾险投保中的一些理解误区进行了解读。
● 误区一:买了重大疾病险,所有的大病都可以保?
保险业中对“重大疾病”有明确的界定。现在各大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种类均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在《规范》包括的25种重大疾病外,各家公司会自行增加一些病种,一般在30种以上。
这些重大疾病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病情严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二是治疗花费大,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比如:恶性肿瘤(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等。可见,重大疾病险的本质作用是为了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出现。
● 误区二:重疾险产品所保病种越多越好?
是不是保障的疾病种类越多越好,性价比也越高呢?
《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列明的25种重大疾病,是在统计数据基础上筛选出的最常见的重大疾病种类。增加一些疾病种类,扩大了保障范围,相应的保费也会增加。不妨更多关注重疾产品的功能和服务,比如有 “二次赔付”或“三次赔付”等功能更加实用。
● 误区三:现在不差钱,保费一次全交完?
通常,专家不建议一次性把保费全交完。原因是:交费年限需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收入水平来设定。相比一次性缴清,购买同样的重疾保额,缴费年限越长,如10年、20年、30年等,每年的保费会低很多,缴费压力小。而且,在漫长的缴费期内,考虑到通货膨胀和收入实力增长等因素,期缴形式更经济。同时,重疾保障的等待期一般为投保后的90天或180天,等待期后保障就开始生效,如果在缴费期间内不幸罹患重疾,则缴费可以停止,同样可以获得保险赔偿。这时,相应付出的总保费也会比一次缴清要少。
● 误区四:重疾保额10万元不够,30万元又太贵?
年轻人有保险意识,但是收入有限,不知重疾保额该怎么买。
重疾险的种类很多,有消费型、保费返还型、保额递增返还型、多重保障返还型等,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风险高低、收入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可以分阶段进行购买。保险保障不是一朝买了就一劳永逸,而要伴随不同的人生阶段和风险变化做出调整。
● 误区五:买重疾,给孩子先买?
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一切好的都给予子女。但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家长给孩子买了充足的保险,自己反而舍不得买。这种情况往往会事与愿违。专家指出这是错误的做法,家长是经济支柱,也是子女保单的保费来源。如果不幸发生意外,丧失缴费能力,那么不仅家庭的经济无以为继,子女的保障也无从谈起。
本报记者 谈璎 通讯员 赵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