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1”东日本大地震、海啸以及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即将迎来四周年之际,灾区复苏重建却步伐缓慢,日本社会仍面临着诸多悬而未决的课题。
“马上离开这里”
饭馆村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约40公里。受地形和风向影响,饭馆村遭受的核污染远超许多强制避难区,但却一度成为当时日本政府处理核污染的“盲区”。
很多标有“残”或“遮”等字样的黑色口袋摆放在饭馆村的房前屋后或是农田里。一些身着橙色工作服、头戴白色工程帽和防护口罩的工作人员在农田里测量着什么。见有人驾车驶近,便收起手中的仪器,警觉地说:“请你们马上离开。”
一名村民告诉记者,那些黑色口袋里装的是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土壤。“现在看上去没什么问题,要是时间长了或许会有问题吧。”
街区空空荡荡
从饭馆村到双叶町约50公里。一路上车辆不多,特别是从南相马市顺国道6号线向南行驶途中,道路两侧景色破败不堪。
双叶町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仅约5公里。连接二者的国道6号线上的警示牌提醒着司机已进入“高放射量地区”。附近的居民区如“鬼城”般萧瑟破败,所有车辆均快速通过,无一停留。
再向前开,指向“福岛第一原子力发电所”的指示牌赫然映入眼帘。顺着路旁巨大的输电线塔望去,核电站内巨大的红色起重机依稀可见。这个叫长者原的地方仅离核电站1.6公里。两侧依旧是空荡荡的街区和各种被封锁的路口,而再往前走便是一个哨卡,必须有通行证才能通过。
“感觉活得很累”
灾难已过去4年,但福岛灾区的振兴面临重重困难:事故核电站频曝污水泄露,十多万灾民无法回家,县内年轻人外迁致重建事业劳动力缺失,农副水产品销路难开……
离日本政府设定的集中复兴期结束还有一年时间,但灾区的重建之路仍面临着不少难题。在海啸受灾地区,目前灾民最关注的住宅修复工程并不理想,岩手、宫城两县的公营住宅完工率仅14%左右;截至2014年10月,还有约24万避难居民回不了家,其中约有12.4万人来自遭受核污染的福岛县,有约9万名灾民仍住在临时板房里。
日本红十字会近年来收到的“3·11”大地震赈灾捐款大幅减少,直接捐给岩手、宫城、福岛三县的捐款也在逐年下降。相比物质上救助的减少,灾区民众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创伤也不容小觑。日本媒体与大学等机构日前联合对1万多名灾民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3%的受访者“有时感觉活得很累”,约有44%的福岛受访者患创伤后压力症。
截至今年2月,东日本大地震在岩手、宫城和福岛三县共造成15823人死亡,2586人失踪。 钟和
相关链接
欲三年内多次往返
首次赴日先访灾区
尽管福岛核事故阴影未散,但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旅游业发展加快灾后重建步伐。
自1月19日起,日本放宽对华个人游客3年多次往返签证的申请条件,取消对高收入层的访地限制,并将其签证有效期延长至5年。根据目前的规定,多次往返签证有效期为3年,且首次赴日时必须访问冲绳县或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中任意一个。而对访日的富裕阶层没有访地限制。
在谈到游客担心的核辐射问题时,日本驻中国使馆工作人员曾表示,在日本不得进入的地区是福岛县极有限的地区,除此之外,大部分地区的辐射程度在安全标准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