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多语种外文网站群涵盖了学校现有的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等21个语种版本,不仅有各专业特点的介绍、招生信息,还有央视制作的纪录片《转型中的中国》及《10分钟看上海》等各语种上海城市形象宣传片,更有特色的是,网站为上外学生提供语言实践和专业学习的平台,在网站所发表的文章都是上外学生的原创写作,内容可以是关于中国的文化介绍、中国的社会变化、上海的城市人文等等。
用手机访问上外西班牙语版门户网站后,来自秘鲁的留学生枫秋白说:“网站不仅设计得非常漂亮,而且语言的表达也很地道。”来自土耳其的留学生琦蕊则表示:“能够用自己的母语读跟现在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太方便了!”留学生们表示,有了这个网站,会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中国、来到上海求学。
统计显示,上海各高校留学生人数已经超过5万人,“十三五”期间,上海留学生规模将达到7万人。可是,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包括上海在内的多数中国内地高校却始终有一个“软肋”:因专业人才缺乏,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规范的国际外文网站。有些国家的学生想报考中国的高校,浏览某高校的网站,要么是发现网站没有外文版,要么有外文网站,也是数年不曾更新内容。
上外的多语种网站在国内填补了一项空白,该校党委书记姜锋说,“面对高等教育竞争国际化日趋激烈的战国时代,中国的高校要练好内功,要有故事,还要会讲故事,能把故事讲出去;不仅讲学校的故事,高等教育的故事,更要讲中国的故事。”据悉,上外多语种外文网站的运营秉承五大定位:致力于成为增强中国话语国际传播力的平台;致力于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致力于成为提高外语专业教学质量的路径;致力于成为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载体;致力于成为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
上外专门对学校网站的境外访客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大数据跟踪,并将之用于对网站的优化。网站在内容表达上严格把关,确保语言的地道和可读性;在网站设计方面,运用了时下最新的响应式布局,能够无缝对接电脑、平板和手机等不同终端;在网站日常运营时,聘请了21个语种专业教学教师作为外文网执行主编,及时发布更新信息,是目前国内高校开设语种最多的外文网站,学校表示,可以为其他高校的外文网站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模仿的建设经验,共同为创造国际化办学环境出力。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