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眼中的华亭路
翁以路
  翁以路

  老里八早(以前)人家问我:侬住了阿里得(你住在哪里),回答:“淮海路靠近常熟路”。后来当别人再问住址时,我会很轻松告知“华亭路贴对面”,根本勿用怀疑对方不知道。

  钻石地段的华亭路,起端在淮海路,穿过延庆路,来到长乐路就结束了。原来大概没多少人知道这条路,改革开放以后她便蜚声国内外。

  我是在读小学一年级前入住华亭路对面的上方花园,那时的华亭路在我的记忆里是一条卖旧货的小马路,偶尔路过,只看见老伯伯戴着老花眼镜用块布头擦拭着手里的银盘、烛台、还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对她的回忆已经很模糊了。

  有点记忆的是,踏上社会后,每天一早用急促的步伐,穿过这条幽静的马路,赶乘停在小剧场门口的班车。那时,厂里放班车,清早必须6点20分前到达,否则你得用一上午赶路才能到单位。常熟路上的小剧场是我们厂的发车点,华亭路是我赶乘班车的捷径,在那个年代,没几个人敢迟到的。冬天可苦了,天还没亮就得出门。出了弄堂穿过淮海路就是华亭路,笔直的小路上传来叮叮当当瓶子相撞的声音,哦,昏暗的路灯下送牛奶的黄鱼车迎面驶来。耳边划过渐远的奶瓶声,只留下急促的呼吸声和哒哒的脚步声。空旷的华亭路,在那个年代不懂欣赏她的幽雅和恬静,只记得为早上多睡几分钟,赶路、奔跑。

  上世纪80年代初,华亭路开始喧闹起来。政府部门为解决部分返城知青就业而开设了马路集市,谁也无法预知它将在以后的近20年中,成为一条妇孺皆知上海标志性的马路。

  那些年人们习惯了摩肩接踵人挤人,习惯了从头到底“一线通”,习惯了讨价还价,习惯了带给人们新鲜和扑面而来的时尚。华亭路上的老板为不断鼓起的腰包、源源不断的人流而兴奋不已时,华亭路市场的缺陷无法避免地暴露出来。马路狭窄不到2米宽,缺乏相应配套的消防设备,治安状况也令人不安。拥挤和喧闹让附近的居民无法正常地生活。而这些,决不是小修小补可以解决问题的。最终,有关部门还是作出了搬迁的决定。

  华亭路市场消失了,不过像我那样追求时髦的人们,在这条路上学会了拗造型,学会了辨别真假LV,学会了跟风潮流。华亭路成为上海人记忆中的一道风景。

  华亭路回复了宁静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撩开她美妙的面纱,原来两旁都有着老洋房和上海最经典的别墅,每一幢都承载着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也许等所有的老屋都翻新之后,华亭路又会呈现出从前的情形,住在华亭路上37年的施姓老人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麦阳路(老路名)从前多么漂亮、多么安静。”如今我有时间了,和先生徜徉在华亭路上,重新来欣赏它的典雅风范。

  明起刊登一组《乐享上海之春》,讲述这个历史久远的音乐节的故事。责任编辑:徐婉青。

  十日谈

  一条路一个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新民资讯
   第A06版:教育专版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0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新闻面对面
   第A13版:文化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运动汇
   第A16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琴心剑胆之外功篇、医经篇
重提丁玲的“一本书主义”
回音壁效应
下生活
我眼中的华亭路
旋律 (中国画)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我眼中的华亭路 2015-05-10 2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