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政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声音·热点~~~
声音·热点~~~
声音·热点~~~
     
2015年08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声音·热点
单身女性冻卵违法引热议
潘高峰
  近日,随着林志玲、徐静蕾、叶璇等知名女星纷纷公开已接受“冻卵”手术,这一昔日颇显冷门的技术正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央视新闻在揭秘了“冻卵”全过程之后,援引国家规定称,“单身女性不能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相关手术”。这一禁令引发了众多网民的质疑与热议。

  “只有患恶性肿瘤的妇女在放疗和化疗前、患不孕症的妇女在无法及时体外受精前,可以将卵子取出并冷冻起来。不孕夫妇想要冷冻卵子,需提供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

  ——中国2001年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规定。

  “排卵所必需的促排卵药物可能引发女性身体健康方面的损害;捐精也可能引发与捐精者有血亲关系的异性后代之间近亲结婚的风险。中国在这方面的立法步伐还相对滞后,对于冻卵这类较为细致的问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随着该技术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增多,强化立法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长秋认为冻卵、捐精背后潜藏社会伦理问题。

  “想要个孩子但就是不想跟男人结婚不可以吗?自己的卵子自己还不能用了吗?女性不能独立行使生育权利吗?还有,未婚女性怀孕,准生证都不给,孩子未来连户口都办不下来,除非认罚巨额社会抚养费。生育必须要和找个男人结婚捆绑吗?连我这个直男癌都看不下去了。”

  ——作家韩寒发文质疑央视报道援引的法规。

  “有一种生物叫‘我国单身女性’”。

  ——41岁的徐静蕾3日在微博上发表上述言论,媒体认为徐静蕾似乎在文中表达对规定的不满。

  “‘冻卵’等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已经出现并正在冲击我们的法律与伦理,采取不闻不问、不管不顾的‘鸵鸟战术’并非良策。”

  ——京华时报4日发表评论认为社会各界热议“冻卵”正是升格规章的契机。

  “计划生育规定,每两个人只能繁衍一个,你现在一个人就想繁衍一个,那怎么可以。”

  ——网友@梁惠王认为,这归根结蒂还是触碰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不让单身女性冻卵,犯了逻辑上的错误。虽然法规不允许单身女性生育,但冻卵并不等于马上就要生育,完全可以等符合了计生政策之后再生。这在本质上都属于一种生殖保险。”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人员、性别平等研究者陈亚亚指出,对单身男性冷冻精子并无禁令的情况下,不让单身女性冻卵,涉嫌性别歧视和单身歧视。

  “冻卵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为自己未来的婚姻弥补年龄‘弱势’”。

  ——33岁的上海单身女性孙佳芊正在了解冻卵技术,她认为,这项技术若能安全实现,意味着广大女性不再受生理局限性束缚,可以更加自由多元地选择生活方式。

  “孩子的成长需要健全家庭和父亲教育。” 

  “有些权利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使用,但必须要有。”

  ——对于“冻卵”生子,连日来有不少网友提出了担忧,也有不少女性网友表示支持。

  本栏编辑 潘高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不屈的上海
   第A10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互动
   第A25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4版:专版
   第B05版:新民健康
   第B06版:校园风采/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最后的敬礼
声音·八方
单身女性冻卵违法引热议
新民晚报时政新闻A03单身女性冻卵违法引热议 2015-08-05 2 2015年08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