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社会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好邻居”张玉生照顾病残母女廿多年
~~~“好邻居”张玉生照顾病残母女廿多年
~~~“好邻居”张玉生照顾病残母女廿多年
~~~“好邻居”张玉生照顾病残母女廿多年
~~~“好邻居”张玉生照顾病残母女廿多年
~~~“好邻居”张玉生照顾病残母女廿多年
~~~“好邻居”张玉生照顾病残母女廿多年
~~~“好邻居”张玉生照顾病残母女廿多年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时玩伴离世 替友看护家庭
“好邻居”张玉生照顾病残母女廿多年
姚丽敏 张正浪 袁 玮
  8月的上海热浪滚滚,记者在徐汇区康健街道长兴坊一栋居民楼的底楼见到了刚为邱家母女买菜归来的张玉生。他一进屋,躺在床上的邱家小妹就哭着问他:“‘舅舅’,我的腿不会站不起来吧,人家都说长得好看的小姑娘,残废了就可惜了。”张玉生忙哄着她说,“没事的,明天带你去看医生。”

  居委干部小甘告诉记者,邱家小妹因小时候受到惊吓而致精神重残,病情时好时坏,平日都是靠张玉生这么哄着。自从她哥哥邱光生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后,这一哄已经哄了廿多年……

  精心呵护“小妹”

  1986年,原先住在打浦桥地区的老街坊们拆迁安置到康健街道长兴坊小区。邱家住79号,张家则住在68号。遇到节假日,两人常一起喝酒聊天。1992年夏天,邱光生得脑溢血离世,家里只剩下体弱无助的妈妈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小妹。心地善良的张玉生实在看不下去,于是隔三岔五上门帮忙。随着时间流逝,张玉生慢慢成为支撑这个困难家庭的重要“靠山”。

  在邱家小妹邱玉琳的印象中,平时生活上的要求都是由“舅舅”张玉生解决;碰到就诊、取药等难以搞定的,大多找“舅舅”摆平。邱玉琳发病时,任何人的话都不听,“舅舅”的话却很管用。一次,小妹发病冲出家门要找妈妈,邻居们没拉住,赶紧打电话给张玉生。张玉生放下碗筷就赶出去,在小区门口拦住了小妹。见到“舅舅”,小妹立刻安静下来,乖乖地就跟着张玉生回家。

  胜过亲生儿子

  张玉生对待小邱的老母亲孙银妹,更胜过亲儿子。去年下半年,区里适老改造项目落实下来。孙银妹却犯了愁,施工一周的日子怎么过啊!张玉生与小区其他志愿者一道,不仅顺利解决了母女俩“吃饭难”,还帮忙收拾屋子,掏腰包帮着添置小物件,让孙银妹感动不已。随着年岁的增加,孙银妹常常生病。然而,不管是看病配药,还是陪同看病,张玉生毫无怨言。今年2月,孙银妹因心衰住院,住院期间全靠张玉生照应。

  每个月孙银妹交给张玉生700元,这是邱家一个月的饭钱。张玉生精打细算,要满足母女俩的营养需要,又要照顾到老人家的饮食偏好,时不时地还要自掏腰包给邱小妹开点“小灶”。平日里买米买油等重活,是由张玉生拿着“解困卡”一趟趟跑粮油商店拎到家。“刚开始纯粹是道义上的感情投入,时间久了就发展为生活中的一种惯性,再后来就自然而然地上升为亲情。”张玉生这样说。  

  通讯员 姚丽敏 张正浪

  本报记者 袁  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2天
   第A20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2天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新民健康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儿时玩伴离世 替友看护家庭
利用影响力受贿遭起诉
借荫头
一年捕鼠百余只 被迫搬出老房子
新买白炽灯突然爆裂
上海城市天气预报
长三角城市天气预报
世界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新民晚报社会新闻A11儿时玩伴离世 替友看护家庭 2016-08-03 2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