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牵挂妹妹一家
对此孙中山并不反对,但出于对妹妹将来能拥有富足、平安生活的期盼,不忘在信中对妹夫直言自己的想法,他说:“前日我与弟言,回唐须找些生意来做,庶不至坐食山崩。近来日本货物颇可做,在近处则如石岐(沈按:石岐为香山县县城)、澳门、香港等处,远则如广州湾、广西梧州等处皆可。我在日本有一个朋友,系代人购□□货物者,今寄上信代(袋)一个,弟可照此地步到日本横滨时,上岸去寻此人,同他商量,问他何等货合唐山销路,想火柴、毛布、毛巾、笠衫(沈按:粤语称棉纱针织套头内衣为笠衫)、绉布、漆器、磁器等日本货到香港、澳门、广州湾等处□可以觅利也,此三埠系外国人地方,皆无入口税,做生意甚为方便也,初可择定一地从小而做可也。”
孙中山的这封信写于旧金山,落款为“兄孙德明字”,未署时间,林华煊先生推断该信写于1903年到1904年之间。笔者查阅《孙中山年谱长编》(陈锡祺主编),可知孙中山在1903年10月5日从日本抵达檀香山,投身于与保皇派的斗争,为扩大与保皇派斗争的成果,又于次年3月31日离开檀香山赴美国旧金山(一说3月27日离檀,3月31日抵达旧金山)。从信中可知,孙中山写信时正准备离开旧金山到“东方各埠游行”,并为便于入境,防止保皇党从中阻挠,于3月9日领取了檀香山出生证。船抵旧金山后,因保皇党使诡计陷害,孙中山被美国移民局拘禁。幸得洪门黄三德等奔走疏通,始于28日获准入境。孙中山入境后马上展开对保皇势力的斗争,譬如举行演说、推销军需债券、改组《大同日报》等。6月9日,孙中山在黄三德的陪同下前往美国各地继续进行演说活动。因此较确切地说,该信写于1904年5月底或6月初孙中山动身赴美东部前夕。但也有专家依据《孙中山年谱长编》的考订,确定孙中山此信1911年8月29日写于旧金山。
但不知何故,林喜智约于1910年才回国,与离别的妻女团聚。当时他的女儿林耀梅已婚并有了一子。据他的孙女林莲芳回忆,她爷爷到美国谋生20年后才有机会回国看到大女儿。爷爷的儿子(指林镜)出生时比他的大女儿小20岁。
林喜智觉得自己能致富还乡,妻女平安,过起悠闲安逸的生活,全赖菩萨的保佑。他在国外期间,妻子孙秋绮经常到村里的赤企庙祷告、许愿,所以他回国后虔诚地向赤企庙送了一面刺绣大旗。由于他不愿在出生地田边村长住,回到老家西江里村建造了一栋三间的房屋,并购置田产,举家迁居西江里村。他回乡后一直通过孙昌与孙中山保持着联系。四海漂泊的孙中山也牵挂妹妹秋绮一家。1911年8月1日,孙中山在写给侄子孙昌的信中说:“你回于林喜智当写明你之地址,庶可容易寄到。”
1911年3月4日,孙秋绮又生子林帝镜(后改名林镜)。不幸的是,第二年4月18日,孙秋绮患病去世,年仅42岁,相差一个月,未能见到当了国民政府临时大总统的哥哥孙中山衣锦还乡。
孙中山创建中华民国,倡导“天下为公”,曾力劝大哥孙眉不要从政,传为美谈。但还有一件事不大为人提及,就是1912年5月孙中山回乡时,拒绝了妹夫林喜智想在香山县谋一官半职的请求。由于林喜智回国后没有听从孙中山“回唐须找些生意来做”的叮嘱,终致坐吃山空,生活日趋艰难。20世纪30年代,中山县政府为照顾孙中山的亲属,每月发给他30元生活费。1938年,林喜智在老家病逝,享年72岁。
孙秋绮去世后,林喜智为襁褓中的儿子娶了也是翠亨村的陆氏为继母,并生女林叶兰、林燕群、林美琪,子林晏。因母亲早逝,林镜童年时就在翠亨村读书,住在外婆家(今孙中山故居),由姨妈孙妙茜照顾,并与孙妙茜的长孙杨连合等一起玩耍,学校放假时才回家。林镜后来赴上海求学,一度在上海青年会工作,不久回中山县教育局任职。他擅长绘画,所画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像非常逼真。 1998年,他的儿女把在家中正厅悬挂了七十多年的两幅他所画的孙中山与宋庆龄画像捐献给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