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是艺术,也是金钱的消费,没有闲心、财力,等于白搭。
那一年,学院给了一年时间在家实习写论文。
我在四川电视台文艺部实习。姨妈家就住在电视台附近。下班,我常前往姨妈家,跟姨妈姨父聊天。
姨妈家有着满屋的楠木旧家具,书橱里还镶有旧照片。其中一张姨父的单人相片格外精神帅气。那是姨父民国三十三年所照,姨父身穿中山装,外套一件西式翻领呢大衣,梳着背头,上了发蜡的头发闪着亮光。一看就是知识分子风范。问及穿着,姨父说是春熙路裁缝铺所订制,质量上乘,价格昂贵;另一张我感兴趣的照片是姨妈与姨父的结婚照。只见姨妈身穿大红暗纹提花丝袍,脚穿红皮高跟鞋,袅袅娜娜地靠在西装笔挺的姨父身边。
为何我对该照片着迷?打我出生起,姨妈在我眼中,就是一个穿着朴素的邻居大妈模样,没想到她年轻时候竟如此时髦、漂亮!从照片上看,那个时期,成都裁缝的手艺和面料花色丝毫不差。
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成都展览馆的丝绸商店。高高的天穹,光滑的大理石,浓郁的桑蚕味儿,一排光滑软溜的丝绸,吸引着我流连忘返。锦、缎、纱、双绉、绸应有尽有,单是在那里一边摩挲观赏,一边琢磨设计成衣样,就乐趣无限了。因为经济有限,经反复筛选、比较,我选中了一节白色暗纹提花的柞蚕丝面料、两节桃红、桑青的双绉面料。
上午写论文,下午逛街,用家人给的钱一家店铺挨一家店铺地为哥哥们挑选时装。两个美男哥哥被我打扮得新潮帅气,一点也不输给北京那些帅哥。
有时候,美院的闺蜜约我,我们骑车去小街小巷寻访成都棉布店。我们寻遍了整个成都大小棉布店,闺蜜成打成打买回家,自行设计制作,乐此不疲。从此,她的衣柜总是满满的,每年要花费很多金钱购买衣物。而我呢,还没工作,金钱有限,只有眼馋的份。有时候,她会送我几件自己做的衣服。比如她做的一件灯芯绒夹克,两只犹如大灯笼的袖子金黄色,衣身由墨绿、深褐、柠檬黄的灯芯绒布拼接而成,耗时半个月制作而成,很受我母亲赞赏;又如一条荷叶边翠花布裙,穿在身上与桃红色真丝长袖相搭,艳丽夺目。
她手真巧,又有专业审美水平,和她在一起,我获益匪浅。
买到中意的棉布,闺蜜高兴时,还会邀请我去吃成都各类小吃……
那一年我的生活可以用张爱玲的文字概括:寻花布、吃美食、写美文,还有父母哥哥们的宠爱、闺蜜们的相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惬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