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客爱听“传说”
导游该讲野史吗?
王蔚
  旅游途中听导游海阔天空神侃,常常令游客欢欣。但最近业界爆出应当对热衷传播野史和八卦的导游实施“封口”,竟也引来各种评说。赞同者认为此举可以净化旅游文化,持微词者则担忧可能会使游途的乐趣丧失殆尽。

  讲解注重史料依据

  昨天有消息称,《北京市旅游条例(草案修改稿)》已提交地方人大审议,其中提出对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故宫、天坛、颐和园等景区,应逐步实行讲解员管理制度,未取得景区讲解员证的人员不得在该景区从事旅游团队讲解服务。

  出台这项规定,被指是针对目前旅游界较多存在着导游讲解随意穿插大量未经考证的传闻、野史的现象。包括颐和园在内的一些著名景区已表示,所有讲解员都不能讲传闻、野史,必须讲有史料依据、有据可查的内容。国家旅游法明确规定,导游必须持证上岗,但对景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究竟该怎么讲、讲什么,旅游法和地方旅游条例均没有涉及。一趟旅游归来,往往会带回一堆从导游那里批发来的毫无历史根据的野史、传闻、戏说,其中还不乏猎奇和八卦,甚至还有“关公战秦琼”这样的被篡改或曲解的历史。野史和八卦除了逗乐游客,其副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而且也是对历史的损害。

  无凭无据实属误导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教授认为,以地方立法形式规定导游讲解的“尺度”,是否会被上海及全国更多地方所仿效,目前还不得而知。虽然“法无禁止皆可为”,但倡导在旅游观光中传播正能量的知识,则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首先,持国家导游合格证上岗,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职业操守,传递给游客的史料和文化知识,应当是有科学定论或被公开出版物认可的,而不是那些充斥着戏说、调侃的内容。其次,考虑到游客喜欢听一些民间传说的心态,导游可以给游客提供不同角度的史料,但也只适宜点到为止,不应过于着墨展开,可以把不同的传说、观点、史料提供给游客。“旅游参观毕竟不是上历史课,游客也大多不是专门的史籍研究者,但故意去讲一些无凭无据的事情,就属于误导了。”楼教授说。

  善于引导辨析史料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导游讲野史也并非绝对违反职业道德。讲野史往往并不回避正史,只是纯粹作为一种娱乐戏说,供游客消遣和参考。据了解,在有些国家是允许导游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传闻、野史的,但是必须明确告诉游客所讲的内容哪些是事实、哪些属于传闻。对此,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说,我国的许多自然景观里本身就流传着大量不可能被考证的所谓传说,很有文化意义,也极富趣味性,例如“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等传说,导游不可能不讲。另外,在史学领域,有时正史和野史往往很难区分,例如明清时代几大案子到现在仍众说纷纭。对有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民间和学界也会出现迥然不同的评说。因此,导游应当不专注于野史的传播,不拘泥于一家之言,而要善于将不同观点争论的来龙去脉告诉游客,引导大家科学辨析。对于景点里可能涉及的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糟粕性东西,导游即便讲,也必须持坚决摈弃的观点。 首席记者 王蔚

  欢迎读者扫描右上角二维码下载新民邻声APP,进入话题板块对本文进行评论互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传达民情 汇聚民意
游客爱听“传说” 导游该讲野史吗?
中新艺术展入驻上海大韵堂美术馆
喝低脂或脱脂牛奶 减肥效果并不明显
T恤衫文化
梦蝶苑:自主管理让小区更像家了
广告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A07游客爱听“传说”
导游该讲野史吗?
2016-09-19 2 2016年09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