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学毕业后,进的南汇公交公司,被分在修理车间工作,并兼任团支部书记。虽然在车间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作为一名跨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整天与公交机修工们摸滚打爬在一起,很快被他们那种对工作的热爱、性格的开朗、为人的憨厚和做事的认真所感染。特别是去年除夕修理工们的那顿年夜饭,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那是由公司专门为车间因节日值班放弃回家过年的外地劳务工准备的一顿年夜饭。为了让车间远离家乡坚守岗位的劳务工职工吃上可口的年夜饭,公司主要领导事先多次关照食堂:采购年货,菜肴要丰盛,味道要可口,烹饪要卫生……年三十傍晚5时许,职工食堂特意将几张桌子拼成象征团圆的“圆台面”,桌子上摆上了碗筷,年夜饭准时开席。
这是一顿特殊的年夜饭。说它特殊,首先是轮流入席。由于车间必须要有部分修理工坚守岗位,以随时应对营运车辆抢修之急需,所以各工种的值班人员只能轮班吃年夜饭,自己觉得吃得“满意”了,就主动去上岗换别的修理工,直到大家都吃上年夜饭为止。一共轮了三拨,用时近4个小时。每一拨轮换时,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抱拳、握手或来一个拥抱相互祝贺;每一次轮换都会掀起一个喜庆的小高潮。其次,是以茶代酒。“以茶代酒情更浓……”举起飘溢着袅袅茶香的杯子,不约而同地碰一下,不记得是谁说了这么一句,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不是吗,置身于没酒的“年夜饭”的氛围中,我明显地感受到,少了许多酒席上常能听到的海阔天空的酒话、大话和假话,却多了不少温文尔雅的真话和推心置腹的实话。大家谈工作,说家常,道未来……情切切,语绵绵,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集体的温暖、职工的情义。再次,是别有风景。“啊——张大嘴巴,我喂你一块红烧肉!”席间,来自安徽的汪树林用筷子夹着一块硕大的红烧肉,嚷嚷着直往川籍机修工王绍金的嘴里塞。随着一声“要得——”王绍金夹起了一块油爆鱼,回敬了汪树林……别看我们的机修工平时都是勤于工作埋头干活的“工匠”,一旦“萌”起来,还真是可爱得别具一格。我赶忙用手机捕捉了这些天真的憨态,并通过微信一一发给他们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共同分享这快乐的瞬间。
去年,车间修理工的那顿年夜饭,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十日谈
春节不休息
虽然是过节,却还有许多岗位需要人来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