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2017年02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用善行为生活祈福
武伟珍
  “听说中国人在鸡年不喜欢生孩子,为什么?”近日参加一个春节招待会,有外国友人这样提问。生活中也时有听说“鸡年”“羊年”不宜生育、“寡妇年”“两头春”不宜婚嫁的说法。本来寓意美好的生肖和节气被用来“指挥”婚育,照见祈福文化的“迷信式消费”。

  春节里到处可见祈福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多重景深:一方面,贴春联、挂福字,祭亲祖、拜神祇,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期望;另一方面,一些不合时宜的祈福仪式正逐渐淡出视野。祈求安泰,不少人不再燃放爆竹,而是选择旅游、健身等新年俗。祭祀祖先,许多家庭改烧纸焚香为敬献鲜花。我们不可能脱离文化传统遗世独立,但文化传统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恰当地融入现代生活。

  在文化学者眼中,“人们将灵魂融于事物,亦将事物融于灵魂”,由此便有了各种信仰崇拜和风俗讲究。祈福类的风俗活动本身并不都是迷信,但沉迷其中便可能产生幻想、导致迷信。现实中对祈福文化的“迷信式消费”并不少见。生育婚配要“算八字”“看时辰”;为了行善消灾,随意放生毒蛇猛兽;在文物古迹上抛撒钱币,图一个转运消灾……

  人总是需要一些精神慰藉和理想指引的。但无论节日里的祈福表达还是地域性的纪念和祭祀活动,都应发乎真情实感、通达现代文明。我们传承祈福文化,应着重深掘传统底蕴、接通时代气息、培育现代气质。

  在传统文化里,“福分”和“运道”的另一面,是“行好”和“积德”。祈福与圆梦之间,惟蹄疾步稳的奋行脚步不可或缺。檀香几炷也好,心香一瓣也罢,心存善念就是最好的护佑,砥砺善行就是最大的福运。(武伟珍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中职风采
   第B04版:蓝天下的至爱
“红头文件”不能“带病上岗”
让,还是不让?
巨婴
用善行为生活祈福
断桥奇遇
教育孩子家校应有共识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用善行为生活祈福 2017-02-08 2 2017年02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