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记忆,有些会刻骨铭心。而所谓的记忆通常由大脑储存,并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触发。
苦难的记忆往往会成为人奋斗的动力。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因为生命遭受重创,我视健康为人生之最;因为曾经的一贫如洗,我追金逐银;因为想更多地享受生活,领悟生命,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人生经历的坎坷,生命过程的山重水复,都无法阻止我勇往直前。而这一切的底蕴,就是对苦难的记忆。那些记忆在我懈怠时,鞭策我努力,在我消极时,责令我奋起,并在幸福的时光里,时时警诫自己。
然而,未曾想到身体也是有记忆的。
身患癌症十八年,我一直以一个健康人的状态生活着。有天早上,我突然倒下了。只能躺在床上,一坐起来,就感到头晕得天旋地转。当时我以为过一阵就好了,但没想越来越严重。其间,我挣扎着起床,却一步都不能挪动,一动就摔跤。我急了,禁不住胡思乱想:担心是癌症转移到大脑而导致身体失衡,我目睹过许多脑转移的病友都是这样的症状。不容再拖,我打电话到办公室,请同事帮忙送我到医院。各种指标一路做下来,发现颈椎有问题。我不由松了一口气,但在接下来的挂水时,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随着针头的插入,一股难耐的灼热沿着静脉一直蹿到心房,人不由自主地颤栗起来,接着一阵恶心排山倒海而来,一时,呕吐得翻缸倒瓮,最后连苦胆水都吐了出来,一如十八年前化疗时的情景。当时,我就这个反应和医生作过探讨,医生说,颈椎问题也会引发呕吐。
前几天,公益组织“中华粉红丝带”的发起人李苏来沪,我们一起在“枣子树”饭店相聚。点菜时,她正好有电话进来,自恃是老朋友,知道她喜欢吃绿叶菜,就再点了一份米苋。以为这菜广州少见,想给她尝个鲜。上来的菜品很嫩,是用秧子炒的。菜,确实很合她的胃口,她连吃几口,说挺好吃的,是什么菜?不等我答话,一边的柴老师向她介绍开了,怕她不明白,还一笔一划地写菜名给她看。这时,我发现她怔了一下,下意识地用手捂向胃部,紧接着说要上洗手间。然后,那顿饭就在她不停穿梭在饭桌和洗手间之间结束。一度,她还肚子疼得厉害,急得我要把她送医院。事后,她告诉我:十年前化疗时,她很想吃米苋,不想吃了后由于化疗反应剧烈,她又吐又泻,很是折腾了一番。“想不到十年后再吃此菜,竟仍有如此反应。”她感慨万千。
因为相同的经历,我和她聊起吊针呕吐的事。惊奇之余,我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身体是有记忆的。
是啊,大脑的记忆可以因人的意志而转移,所以苦难的记忆会转化成动力,成为人生进取的力量;而身体的记忆足够强大,强大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人生的层面上,这记忆以一种独特的语言,担负着某种警示的责任。
这警示,让我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