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的一位合唱班“女歌友”去婚介所登记求偶,资料一经进入系统,“适配男方”便频频进入她的视野。那些单身男人中,不乏让她动心的,但每每考虑是否要继续发展,她总是犹豫。因为并非知根知底,想以感情定局,几近苛求,并且,彼此很难建立起信任感。于是,相亲的原则,就只剩一条:条件。条件的匹配度,决定了相亲是否会成功。
可她还是与其中一位“在刑警大队工作”的“适配”对象交往了一段时间,甚至,还安排我这样“擅察人心”的“小说家”和他俩一起吃了一顿饭。作为关系甚密的歌友,她说她相信我的判断。事实上,我的表现肯定令她很失望,我被男人那张像农民般忠厚朴实的脸、以及诚恳得近乎过分的举手投足所蒙蔽。
关键时刻,女人生出自我保护的警觉,她托人调查,发现那个所谓的“刑警”,只是警队大院内的一名保安。我没有问过女歌友是怎么发现他在骗她的,事实上,她自己都无法分辨,是不是一开始就错误理解了“在刑警大队工作”这句话。
也许,最初的谎言只是自我安慰,可以说,一个谎言,就是一次意淫。高速发展的通讯科技做出的巨大贡献,就是让谎言成为人们判断与评价物事的信息。信息让我们得益与获利,信息让我们受骗和上当。于是,有人成为骗子,有人成为受骗者。
好吧,让我们跳开物质,进入情感世界,抑或,说说爱情。
乞丐对美女说“我爱你”,他该怎么证明他没有骗她?他把讨来的三餐冷饭都给美女吃,自己饿肚子,这是他的全部身家,他爱她,可谓满分。
富翁对美女说“我爱你”,然后动用十个手指头中最小的那一个,豪车、别墅、小部分财产,将美女捕获。美女享用之余,偶尔会想,他爱自己到底有几分?
没有哪个美女愿意把一生许诺给对她全心全意的乞丐。富翁并未把全部身家给美女,但他绝不会被当成骗子。好了,说来说去,情感的度量衡依然是物质,那么是否就可以这样说,拥有物质越少的人,越难以得到属于他的爱情?尽管一个物质贫乏的人可能拥有丰富的情感。
于是,就有了“条件”,那是度量衡上的砝码,它成为爱情抑或婚姻的重要参考,甚而决定性因素。所谓条件,就是一些信息的汇总,很多时候,真实的信息经过意淫,最终成为谎言,或者,“被谎言”。
某日听一位台湾作家转述一则曾在台湾备受关注的新闻事件,高学历高薪女工程师被网络上号称美国中情局局长的骗子骗了,骗金钱,还骗爱情。女工程师却执迷不悔,她坚信此人存在,还秀出云端情人寄给她的婚戒,并向媒体宣称“我的爱情是真的。”
我们在接到陌生电话时心里立即架起设防,我们在相亲时不断试探对方“条件那么好为什么要选我?”,我们的手机相机拥有自动修颜功能,我们为自己做种种有关美貌、幸运、财富的角色设计,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我们一次次的意淫,造就了一个个谎言的诞生,然后,习以为常,并继续生活。
自打发生“相亲事故”后,我和“女歌友”,我们渐渐疏远了关系。不是她要躲避我,也不是我要逃离她,而是,彼此心照不宣地脱离对方的生活圈子。因为,真相被两个人所知,便不再安全。很多时候,我们把精神安全看得比人身安全更重,尤其是,当我们发现,我们被自己愚弄时。那种时候,我们不需要他人的安慰,我们要的是以孤独遮羞。
也许,我们应该苛责的,根本就是自己的功利心。想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人,一开始就选择了冒险。或者说,每一次相亲,都是一趟冒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