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露天咖啡馆与朋友喝咖啡,不时有人伸手要钱。朋友说,现在的“赞助”竟然也有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两人摇头叹气。
小时候,家里并不宽裕,但奶奶每每见到穷苦人,总要掏个一角两角的,且郑重地告诫我们:讨要钱粮,那也是到了没有办法的地步了。所以,只要人家伸手,咱们必须给予。但现今,就是有人利用人的善心,把“伸手”作为了一种职业、一种少花力气快速致富的途径,甚至乔装改扮、捏造谎言,博取同情。如此鱼目混珠,待到真有需要帮助的人出现,吾等也是无从分辨了。 朋友说很多人不仅拒绝施舍,连带着由此对公益也产生了怀疑,总觉得捐的钱会用途不正。我觉得这完全是两码事,不该混为一谈的。
话说当年为地震灾区的一个女孩子助学,倒是一门心思、无啥杂念,就想着能让她顺利完成学业。转眼四年,女孩来信说想“专升本”,问我是否可以继续助学。恰巧当时我正在医院接受乳腺癌手术,便告知了实情,自此女孩便如黄鹤音讯杳然,再无下文。原本并无“投桃报李”的愿望,只为助学是自己的心愿而已,但女孩子如此冷淡的作派,终究叫我唏嘘。
经常会想起那个女孩子,但遗憾的是终究再也无法联系上了。或许我这人跟公益有缘,病后两年,居然加入了“粉玫瑰关爱女性健康行动”的公益组织,“粉玫瑰”里,与其说我付出的多,不如说我从中汲取到的力量更多。怀疑有诈,与坚持信仰是两回事。事实上,周围的朋友们是始终不改做“公益”的初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