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对小读者说句“对不起”——这是一本给小小朋友看的书,但我这里所写的,却是让他们身边的大人读的。不过,当大人更理解自己的孩子了,孩子今后的生活就会更快乐。
这书里的孩子,遇到了一些小小难题:他们要离开大人,自己睡觉了,可是他们对黑暗还有点怕。他们怕一个人去关灯,怕摸黑去上厕所,怕出去喝水,也不敢去找遗忘在室外的玩具……怎么办?有的孩子想推脱,以让别人面对难题,可其中的姐姐想出了办法:“一起去。”是的,一起去,就不怕了。可是,四周还是很黑呀?于是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一会儿想象在海底探险,周围都是小鱼(还有海龟和海马),天上则闪烁着星星;一会儿又想象在北极游玩(可能他们感到有点冷了),周围出现了海豹和北极熊,他们坐在冰块上,北极熊为他们拉冰块……最后,大人发现他们还没睡,于是他们赶紧装睡,这一装,就真的睡着了。
这三位孩子的难题,是他们自己解决的。他们想出了集体行动的办法,又以想象和游戏的方式贯穿自己的行动,于是不但驱除了恐惧,还玩得有滋有味。这些孩子是高明的;本书的作者也很高明,其高明就在于理解孩子。过去,有太多的给孩子看的书(尤其是中国的儿童文学),把注意力都放在怎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上,而且,总是大人帮孩子解决难题——身教加上言教,因为不放心,最后还总要有一番说教。这样的书孩子并不喜欢读。其实,大人帮着(或代为)解决的问题,只是暂时解决;只有孩子自己摸索着、创造着去解决难题,才有可能是永久的解决,他们也因之成长起来。
二岁到六岁的孩子主要不是靠道理上的“懂得”来把握世界的,他们更依靠内心所感到的“快乐”。这里的区别在于:“懂得”,是理性的把握;“快乐”,则是审美的把握。在这个年龄,他们的生活主要就是审美-游戏-想象,所以,让他们在自己的充满游戏性的天地里感受和想象,自己解决自己的难题,远比给他们讲一大套道理有益得多。
请大人们讲完这本有趣的书后,自己再把这书认真地读一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