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网友们怎么看呢?本报为此推出民调,截至今日10时,共有4465位网友通过新民晚报邻声APP、新民网、新民晚报新民网官方微博等平台参与了关于此事件的“调查”。
本次调查中,有逾四成(42%)的网友表态称:“得治,应多参加社会实践。”网友“南国的孩纸感恩”留言:“以后是个社会隐患。”网友“南规划师”建议:“穷游,或读书,要么就去做义工。”网友“davy1129”则建议:“社会、社区和学校都应该组织各类活动啊,尤其是免费的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
但也有近两成(19%)的网友表示:“挺好,帮爸妈省钱”。网友“泉泉泉水空”留言:“没钱没对象出去干嘛?”网友“呆宝联盟”也抱怨:“主要是没钱。有钱家的娃都开车出去浪或者出国浪了。”
同时,另有逾两成(26%)的网友表示:“想找一个合适的暑假工好难”。网友“黄彧1991”留言:“超过五成的大学生都很穷,而两个月又找不到合适的兼职。”网友“淡定的炜炜”也抱怨道:“出去找工作,中介还忽悠人,一气之下回家打游戏。治安差,中介开那么大门面逗人,没人管。”网友“说给己的话”则表示:“主要学校里的组织大多具有人情味,那大多数出去好的项目都被某些人占了。”
此外,还有逾一成(13%)的网友表示:“主要是今年天太热”。网友“百事乐百2014”留言:“我骑车出去两天了,膀子晒成了酱肘子了。”网友“朱等等_Juno”也留言:“如果没有兼职,谁愿意大热天出去?”网友“我的爱在地球”则留言:“外面的世界太不安全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父母们还是希望孩子们平平安安。”
从网友数据看,大部分网友认为,大学生宅家存在较多外部因素,除了烧烤天外,没钱、没有足够的打工、做义工机会也是重要原因。看来,要让中国大学生不成为“御宅族”,还需要早日完成社区功能转变,落实社区的教育者责任,一方面应多在社区提供些暑期短期工和公益活动机会,另一方面,则要靠社工去动员返家大学生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提醒一句,从海外经验看,“大姐姐”型的社工最容易让“御宅族”接受哦。
新民网记者 沈小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