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奥运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飞鱼身上的中国元素
肖汗
  ◆ 肖汗

  昨天,前方特派记者就聚焦了飞鱼身上的“火罐”烙印。今天上午,连续拿下两金的菲尔普斯,将个人奥运金牌总数上升到了21枚,成为了今日奥运当之无愧的热点人物。

  很多人称之为“神”。但其实,每位“神”的背后,也是如普通人一样的努力勤奋、踏实的付出。人们只看到一枚枚金牌,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光鲜,是越传越邪乎的神奇,而往往最容易忽视的,恰恰是他达到辉煌之前的那一段段漫长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他的种种不容易。

  就像网上走红的傅园慧,大家看到的,更多是搞怪,是好笑,似乎轻轻松松就拿下了奖牌。但也有记者,在杭州面对面采访了她的父母,得知了太多太多幕后的故事。每一个段子的背后,其实,都有很多无言的付出,有的,甚至可以让人落泪。

  需要放轻松的,只是心态,让每位中国奥运会选手都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去放手一搏,就像傅园慧。但备战的过程,绝不可能是轻松的。如果看了神的故事,就一味以为他们就是神,他们天生就是神——那故事的重点,可能就会有点跑偏。

  有意思的是,除菲尔普斯之外,这次在里约,很多老外选手都爱上了中国的火罐,好像还有蚊帐。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中国元素,在里约,在奥运走红。借奥运之舞台,各种“中国风”,也就这样,润物细无声的,逐渐吹向了世界——这其实,在我看来,是一件比夺金牌更有意义、更值得让人高兴的事情。

  近年来,中国无论是经济硬实力还是文化软实力,都在与东西方的激烈竞争和比拼之中,顽强前行,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国民自信,受到挑战。以至于,“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论调,身边常有所耳闻。似乎老外说的,就一定有道理。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就连霍顿明明如此无礼羞辱孙杨,也还有不少国人竟然认为,他说的“只不过是事实”而已——难道嘲讽自己运动员、讥讽中国的文化,真的已经成为了一种博出位?甚至成了一种谈资中的时髦?不应该。

  奥运会是起源于西方的文化。自1984年我们重返奥运舞台,我们跟了几十年、学了几十年,但现在,我们也在学习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并将这些元素与文化广为传播:或通过一个个西方运动员身上的符号、打中国国球的黑人选手阿鲁纳……当然,还有我们中国运动员在各个赛场上展现出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风采。

  体育是什么?奥运会又是什么?说到底,是文化。奥运会除极具观赏性的激烈对抗所呈现的竞技之美外,也是展现一个国家软实力、一个民族风采的好舞台。因为奥运,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动感的、流动着的舞台,就像上海世博会上的中国画卷,借奥运之风,向世界展示的却是中国的文化;讲述的是咱们一个个中国人的故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0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1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2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3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08版:广告
飞鱼身上的中国元素
奥运21金 飞鱼变飞仙
新民晚报奥运特别报道A19飞鱼身上的中国元素 2016-08-10 2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