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学夏令营:热闹的进与出
金雷 徐大振
■ 孩子们在夏令营中体验挑花篮舞 青浦区侨联 供图
  ◆ 本报记者 金雷

  七月底,家住北渔路的黄韬给儿子报了去美国为期两周的主题夏令营,这几天他又忙着在家接待一位芝加哥朋友的“侨二代”孩子,按朋友要求安排丰富的活动,带孩子过一周“中国人的生活”。

  在“游而不学”“重游轻学”的海外夏令营热潮过后,越来越多的沪上家庭开始注重起海外夏令营的实质内容,希望孩子能在游学期间学到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长远规划。而抱着对祖国的浓厚兴趣,不少“侨二代”“侨三代”却又想回来了解、体验中华传统与文化。

  走出去,飞回来,孩子们在学习和体验中成长起来,家长们也在雏鸟放飞中感受到了意外之喜。

  1  走出去·体验不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7至28天的时间里,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国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对于莘莘学子来说,游学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感受,是一次人生的特别体验。

  自信,在实践中增长

  雍敏是一家营销企划公司的合伙人,他为儿子墨墨选择了斯坦福大学针对12岁以下孩子的科技主题夏令营,这也是墨墨第二次去美国参加夏令营。

  全程自助报名、缴费的雍敏透露,该夏令营由斯坦福大学主办,营地安排在校园内,学校老师教授机器人搭建课程。尽管曾在上海跟随外教补习英语,但要跟上全英文教学,墨墨仍然需要适应。“营地里一共有三个从中国来的孩子,另两个英语基础似乎比我还差些。好在授课老师会用各种方式非常有耐心地了解我们的想法,交流没有任何障碍。”上课时,老师会把孩子分成若干小组,墨墨这次和美国孩子一起合作,“刚开始我害怕开口,但很快就认识了新朋友,顺利完成机器人搭建。”

  周五的家长开放日,雍敏和妻子被请到营地参加结业仪式。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讲解自己作品的构思,雍敏发现墨墨很带劲,于是他又为儿子报了进阶班,“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墨墨要学习简单的编程,最后搭建的机器人能完成绕过障碍物前进的任务。”

  选择斯坦福大学的主题夏令营,雍敏和妻子初衷是让孩子感受美国的文化,体验美国的教育理念。虽然两期夏令营学费近3000美元,但他们仍然觉得不虚此行。“墨墨的自信心强了。一开始他有点怕,现在的感受是‘我也不比美国的孩子差’。”雍敏说,两周的夏令营让孩子直观感受到世界一流学府的教育氛围,“墨墨体验了斯坦福大学出色的硬件,比如图书馆、实验室,还有悠久的历史建筑。你知道,校园里光罗丹留下的雕塑就有二十多件,像《加莱义民》,以前只是在画册上见到。这里真的是适合读书的地方,孩子心里也对世界一流大学有了一个标准。”

  沟通,在争论中学习

  计划去美国读高中的小顾,利用升初三前的暑假参加了位于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学院主办的夏令营。小顾选择了任务挑战和英语练习的课程,以及声乐、摄影和写作活动,三周学习的费用超过5万元人民币。对于此次夏令营,小顾父母的评价是“物有所值”。

  在“任务挑战”课程中,小顾和美国同龄人配合烘焙蛋糕,老师要求她们不拘于食谱自己创作。小顾说,自己在家里从未烘焙过蛋糕,“第一次做,面粉加多了,蛋糕吃上去太硬,通过几次改进,变得好吃了。最后一次烘焙蛋糕,六名组员意见不一致,一半想做香草味的,一半喜欢巧克力味的。整整一节课,小组成员都在争论。”最后的解决办法让小顾体会到了沟通协作的美妙,那次蛋糕烘焙课程的主题是“春天和夏天”,顺着这一主题,小顾和组员最终想到了两全其美的方案——春天和夏天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香草蛋糕和巧克力蛋糕一起呈现。”

  写作课程布置的题目也让小顾印象深刻,“不是什么很大很高的命题,反而是一些看似不着边际的话题,比如‘假如你有超能力,你会选择做什么,为什么?’‘假如你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你会选择谁?’”但是真要围绕命题写作,其实并不简单。在“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这篇命题作文里,小顾想要把同学变成自己的妹妹,因为这位同学有和自己相同的爱好,还能替学校义卖想出非常棒的方案。老师点评时,要求她把爱好以及义卖方案都写出来,“因为要注重真实的细节描写。”小顾说,写作课培训的这些内容,“自己真是第一次接触到。”

  夏令营里,小顾印象最深的是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初到美国第一周,身边都是金发碧眼的陌生同学,加上集体住宿,一天的课程和活动结束后回到寝室,要20个人分享仅有的3个浴室,小顾说那时“真的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但从第二周开始,她就已经开始主动出击,找人聊天,“打招呼,问对方来自哪里,就交谈起来。”很快,她交到了好朋友。到了周末,夏令营还会安排一些特别的户外活动,比如去波士顿的水族馆看鲸鱼。有一次的活动安排是去海滩,小顾因为害怕被阳光晒伤皮肤,主动找老师沟通,很快就换到自己想去的项目,“老师当时没有询问理由,他们都很尊重学生的意见。平时上课和活动时一样,老师也会主动关心我们是不是听得懂,跟不跟得上。” 

  2  飞回来·感知根源

  在墨墨、小顾沉浸于海外夏令营的学习和文化体验时,一些华裔孩子则选择回到上海参加夏令营,了解中国文化。

  传统,在体验中领会

  “亲情中华”华裔学生夏令营今年已是连续第二年在上海举办,市侨联副主席徐大振告诉记者,今年在中国侨联的组织下,通过各地侨联的承办和志愿者的参与,接待了近1700名来自海外的华裔学生。

  7月中旬,青浦区侨联承办的“亲情中华,相约青浦”夏令营吸引了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26名营员。在开营仪式上,好几个孩子写下“提高中文水平”的心愿,也有孩子写“交到五个朋友”……有用法语、德语和英语的,也有工整的汉字。

  在两周时间里,这些孩子在浸润式的环境中,学习文字书写、了解文化传统。“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营员陈晏正和伙伴们,按着《朱子家训》开始一天的营地生活。到了用餐时间,营员们则谨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没有半点浪费。

  来自新加坡的13岁女孩詹镓莲,对于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划龙舟活动记忆犹新,“这个运动让我和营员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夏令营领队、青浦区侨联副主席袁曦敏也对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赞不绝口,“夏令营安排孩子们欣赏抖空竹表演,看完他们自己尝试,有的还玩得不错。孩子们去水乡练塘品尝阿婆茶,还和阿婆们一起表演了挑花篮的舞蹈。”

  另一边,在夏令营的微信群里,一百多名远隔万里的家长时刻关心着孩子的动向。“本来我们怕影响家长工作,推送较少,结果他们都要求提高频率,越多越好。”袁曦敏说,两周的夏令营,家长欣喜于孩子在家乡的成长。结业仪式上,家长代表徐女士发言称孩子们完全沉浸于夏令营之中,惊艳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去年相比,今年增加了理解并实践中华古训。我们深信,将来无论身处何方,孩子们都会牵挂这片故土,做好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桥梁和纽带。”

  教育好声音

  多元文化

  融合发展

  访学团的出去和回来是伴随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产生的现象。

  出去或回来访学,核心是交流。访学双方存在相同的需求,一致的想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文化的继承人,都有观察、比较其他文化的需求,通过访学这种快捷有效的学习、交流途径,取长补短。

  比如我们的学生通过访学了解其他国家的教育理念,吸收其中注重素质教育的特色内容,归来后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而海外的华裔学生通过回到家乡的访学,能够对祖国有更为直观、真切的认识,了解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同时,他们在与国内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也展现了自己在素质和个性化培育上的成果,让国内的学生了解,学习不只是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有更多模式。

  除了华裔学生回到祖国访学,每年还有大量国外的学生来中国访学。这是我们在国际化环境下兑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发展精神的捷径。国外学生也需要了解中国,而不是只通过书面化的报道理解中国。当他们来到中国,自己探索并发现其中巨大的差异后,他们会以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中国,介绍中国,宣传中国。

  一个国家的强大、一种文化的强盛,源自她的包容。当不同的文化、管理和社会发展模式互相碰撞后,双方都会形成理性的思考,将对方的长处融入自己的发展。而且,这样的交流会继续加深。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我们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培育包容性的意识。同时,通过学生们的传播,把真实的中国带到海外,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音。

  上海市侨联副主席 徐大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0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1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2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3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08版:广告
游学夏令营:热闹的进与出
新民晚报新民教育B01游学夏令营:热闹的进与出 2016-08-10 2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