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出台特殊政策
沿着20世纪60年代的岁月轨道,将时间退回1956年的一天,老挝王国梭发那·富马亲王(内战期间)访问中国,共和国总理周恩来陪同出席中国杂技团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招待演出晚会。上台献演的是该团的一批小学员,他们的精彩表演和天真烂漫的笑容,给贵宾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周恩来总理送走富马亲王后,特地来到后台看望小学员们,亲切地询问他们:“你们平时吃的是什么啊?”孩子们都没有开口。有个孩子突然冒出了一句:“我们吃馒头呀,还有稀饭。”周恩来一听,两条浓眉锁在了一起,好像在思考什么。过了一会,他转身对领队老师说:“孩子们练功,体力消耗太大,要好好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成长啊!”接着,周恩来又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孩子们是我们杂技事业的接班人,要照顾好,增加营养。早上给每个孩子增加半磅牛奶、两个鸡蛋。回去后,你们商量商量,看看行不?”
共和国总理的一番话,听得领队老师眼眶湿润了。共和国总理,工作繁忙,对杂技团学员的生活状况如此关心,要求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克服困难,改善孩子们的生活,使他们健康地成长,领队老师如何不感动?
是啊,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们啊!为了孩子,为了中国的杂技事业,必须尽一切可能,改善小学员们的生活条件。很快,国家出台了一项特殊政策:由于杂技艺术的特殊性,从事这门艺术的演员,体力消耗太大,必须在生活上给以适当照顾,给予一定的伙食补贴。
这一年,11岁的程海宝来学馆学艺一年多了。一年,时间并不算长,但看上去,他比一年前显得似乎要老练多了。在这一年时间里,为了学艺,他吃了不少苦,但也享受了共和国给予的特殊照顾:每个月有国家特批的15元营养费。在20世纪60年代,这15元可是相当于一个艺徒一个月工资啊。除了每个月可以享受15元营养费,食堂还专门“网开一面”,给正在长身体的学馆学员每天每人供应一块二两左右的红烧肉,较之定额分配的社会供给量,简直天壤之别!这还不算,食堂每天还特地为孩子们烹饪了营养丰富的菜肴,有荤有素有汤,保证吃跑,吃好,有足够的体力投入训练。
1961年是三年“困难时期”最困难的一年。在国家特殊政策的呵护下,程海宝这一批学员的生活待遇得到了极大改善,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营养有保证,学馆教学也不再急于求成,程海宝的基本功练得相当扎实。学馆对于第二届学员的教学计划是:前三年练基本功,后三年练杂技节目。经过三年的刻苦练习,程海宝为接着而来的后三年节目训练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星期六下午,学馆按规定放假,他像一只放飞的鸟儿,回到慈惠南里。
程家有两个孩子在学馆学习技艺,他们放假回来了,做父母的焉能不感到高兴?最忙的莫过于做母亲的,家境虽然一般,叶助霞还是要做上一些好吃的饭菜,犒劳两个孩子。特别是到了星期天,孩子们又要离家回学馆去,叶助霞忙里忙外,买糕点,买零食,听说学馆的伙食非常不错,可做母亲的还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备足“粮草”,让两个孩子带到学馆去。买糕点,得凭票供应。那个年头,糕点券金贵金贵,程家平时不舍得买,将糕点券节省下来,等两个孩子回来后再用,糕点券如果不够用,程家就用面粉,炒成熟面粉(上海人称其为“炒麦粉”)。炒麦粉炒好了,在里面放点糖,然后装在一只铁罐子里。打开盖子,程海宝伸长脖子,闻闻,呀,那味道真香啊!
有一天,程海宝将一根脆麻花带到了学馆。他舍不得吃,想起它,打开铁罐看看,又将铁罐盖好。一次,他拿出脆麻花,看了又看,忍不住了,这才小心地掰下一块,慢慢品尝,将缺了一块的脆麻花又放回铁罐。几十年后的一天,当他回忆起这件事,笑着说:“那时,我不是不想吃,而是舍不得一下吃完。吃完,就没有了。一根脆麻花,按照今天的生活水平,根本不值一谈,可在三年‘困难时期’,吃一根脆麻花,那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