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转冷,老人们找出保暖鞋预备着过冬。那么,在没有保暖鞋的年代,海边的农民们又是怎样御寒的呢?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一般人不会想到,细软的芦苇花也能踩在脚下保暖。在巧妇手中,几大把芦苇花缠绕编织在一起,就魔术般地变得结实起来,织出一双蓬松的“保暖鞋”,虽然样子笨拙,然而在严寒中却是贫苦农家最好的慰藉。
随着滩涂开发,芦苇、洋草等可以派上大用场的滩涂植物如今已不多见,消失中的滩涂记忆还不仅于此。在展示馆中,盐腌蛏子和蟛蜞这样的滩涂美食如今也已告别餐桌,过去却是海边人家难得的荤菜。一碗腌冬瓜,再配上一碗腌蟛蜞,就算得上是一次大餐了。
滩涂的种种物产,是寄托农人乡愁的符号;充满滩涂特色的生产方式以及“哭嫁哭丧”、滩涂歌谣等文化相传,是后来人了解滩涂、重拾记忆的载体。随着滩涂的减少,以及传统滩涂文化的衰微,这些留存显得愈发珍贵。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