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题缘起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上周盛大开幕,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带来了形式丰富的参展作品,装置、行为艺术、纸上作品、声音作品等等,把上海当代艺术馆渲染得风生水起、色彩斑斓。更有意思的是,做出这道艺术大餐的是中国公众很陌生的策展团队,他们的主题提出“何不再问?”于是,我们要问——上海双年展为何选择印度Raqs小组?
为何起名叫Raqs媒体小组?
印度Raqs小组,其实全名叫“Raqs媒体小组”。是由理论学家、媒体人、艺术家吉比什·巴什(Jeebesh Bagchi),莫妮卡·纳如拉(Monica Narula),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Shuddhabrata Sengupta)三位在印度德里共同创立的,当时三位成员刚从德里著名的Jamia MiliaIslamia大学的多媒介研究中心毕业。
Raqs是波斯语、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中的一词,原意是指当“反复修行的苦行僧”进入轮回的那种状态。这么说是不是和我们有些熟悉了,修行、精进,然后有一天突然开悟了得道了?Raqs还是一个用于描述舞蹈的词,有关节奏、韵律、气场之类。
圈内人士介绍,普通百姓不熟悉,但他们创作当代艺术作品、电影,策划展览、编辑书籍、组织活动,并与建筑师、程序师、作家、戏剧导演合作,其独特而创新的艺术实践为他们赢得了2008年第7届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的策划权,还赢得了2013年首届亚洲“集群艺术奖”。
他们一直在未来与当下、理论与实践之间“何不再问”
“未来的那一刻其实就是当下的这一刻,而这一刻又在思索着未来的发生,它们彼此呼应。”这是Raqs小组经常说的话,事实上,数十年来,他们一直用各种艺术形式追问着这些问题,并试图找寻现实的“津渡桥梁”。
小组成员说,我们不相信理论和实践的分离,觉得“做”和“想”是同一创作的两个面,同一作品的两个面。观众看过我们的《敲打时间》《时间胶囊》《积累的资本》后,若有所思并开启一种新的观物态度,对我们的线索、反讽、构图、画面做出回应:转身并顿悟地一笑;如果摆摆头,嘟囔一句“真有意思”“我们怎么没想到”,我们当然也很高兴,高兴作品“触动了存于内心但未曾醒来的东西”。
Raqs小组说,涂鸦、路名、招牌、海报、通知……我们像读小说那样去阅读城市、阅读乡村,作为艺术家,我们将生活视为一条溪流,去沉浸,去畅游,去体味。“我们当然要用语言去思考、去表达,我们更要用艺术去展示,就像《任何人,所有人,大人物,小人物,抵抗之人,好事之人和其他的人都将迫切离开》一样”,媒体小组言语滔滔,我们看着作品发现,原来这是一件以紧急出口标识为原型的艺术装置作品,放射性灯光丛中,人们四散逃去,看不清表情,只有狂奔的“人形图案”。
他们在世界舞台上思考,今年成了上海双年展的“主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Raqs媒体小组的思考与实践融合了当代艺术、历史研究和哲学理论等多重文化背景,常常用装置、多媒体和行为表演作为创作方式。一方面结集《RAQS媒体小组(动力沉思)》,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参加卡塞尔文献展(2002)、威尼斯双年展(2003、2005、2015)等国际重要展览。作为策展人的Raqs媒体小组,曾担任在博尔扎诺举办的第七届欧洲宣言展——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2008)以及在德里举办的INSERT2014的联合策展人。
他们的作品形式包括装置、录像、摄影、图像-文本拼贴、线上与线下媒体物、表演等。“一个没有被地震仪记录的下午”“垂死的人歌唱那将他击倒的东西”“候车室里的骗子”“敲打时间”“这是关于同时在这里和那里”“你被计算在内了吗”“捆绑之结乃摩擦之结”……把 Raqs 媒体小组近年的一些作品名字排列到一起,一不小心就是一首诗,虽然诗义有些晦涩。他们的作品被波涅米萨21当代艺术(维也纳)、舒米塔和阿拉米·玻色(纽约)、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伯格收藏(香港)德维艺术基金会(古尔冈)等艺术机构收藏。
有意思的是,Raqs媒体小组早在第八届上海双年展上就有作品展出;2014年,他们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的首次个展“补时(Extra Time)”。媒体小组喜欢思考时间,并以其为艺术创作的媒介,用绵延、重复、反射以及我们对于时间流逝的主观反应所留下的痕迹作为原始材料,创作出许多跨媒介的“时间”作品,像《守望》《等待》《内部时日》等等,把时间的绵延、重复、反射掰开给你看,试图引起你我的思考。
也许正是那次上海之行,缘分就此结下,Raqs成为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厨”,延续其颇有印度式玄虚的特色,艺术家们用作品抛出各种谜团和动机,提出必要、艰难而动人的问题。号召人们观展的同时,与艺术家一起构筑起一个发散式、建构式的艺术世界。全世界80余位艺术家被他们招引到了上海当代艺术馆,其中大半来自海外。
“许多作品都是近年来国际艺术界的标志性事件,难得一见;再者,新锐的艺术家们纷纷来了,可见三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位圈内人士告诉我,正因为Raqs符合上海双年展选择策展人的“差异化”“突破性”原则,成了我们学术委员会的最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