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偏见
夏琦
  夏琦

  大概十年前,去参加过一次80后作家和前辈作家的对话活动。阵容很强,两边都出了各自的顶尖人物,但对话的效果很糟糕——前辈们坐定,开场白跟事先约好般一致:“我没看过80后的书。”生生浇熄了会议桌对面那一排年轻人的热情,对话沦落为“今儿天气不错”式的寒暄。

  当80后作家逐渐登堂入室,大概已经不介意这次沟通失利。如今面对同样情境的,是另一支写作者队伍:网络作家。

  在十几年的生长过程中,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早已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而且网络文学这一枝对于当代文学界变成相当诡异的存在——作品获得数以亿计的点击量,影视、游戏、动漫等衍生产品卖出了天价版权,却依然常常被传统文学界斥为不入流。

  最近两个月,中国作协大规模在各地对网络文学进行调研,出动了多位副主席,显然十分重视。但这些主席究竟读过多少网络小说,可能并不乐观。正如李敬泽所说:“我们对网络文学这个‘飘荡的幽灵’还了解不多。也许正是因为了解不够,才出现了偏见。”

  副主席们不喜欢读网络小说,可以理解。有趣的是,在批评界,即便是80后的评论家,也极少涉足网络文学。白烨曾经点评,大学中文系的硕士博士生们,虽然只有导师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年龄,但却常常会构架出和他们一样的欣赏体系,这话有点意思。

  网络作家跟传统作家的对话,我也听过若干次,无一例外都是多年前那次对话的翻版。批评网络小说,评论家们的话无非是浅薄、庸俗、注水、重复,这的确是很多网络小说的通病,但每个人都这么说,却鲜有人能够说出哪些小说浅薄,哪些段落庸俗,哪些故事注了水,哪些人物被重复。最后评论只能集中在对网络文学生产方式的诟病上。说不出更多,原因很简单,没看过。有意无意的忽略,才是真正的偏见。击不中要害的批评,很容易让网络写手们理解为赤裸裸的嫉妒。

  中国作协和一些地方作协或已成立或正在筹备网络作协,这种对网络文学的正视是件好事情。但如果用的是原本的评价体系,完全按传统文学的路子来改造或是招安网络文学,偏见未必能消除。文学和文学是不一样的,作家和作家也是不一样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广告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如何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特别报道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海上最美家庭”巡礼④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申城社区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04版:证券服务/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
   第B06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8版:自贸之窗/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自贸之窗/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家装专版
   第B12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4版:创业钱途/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清水衙门”何以不清?
偏见
狭窄的成功学
规范市民行为应避免立法依赖
“零容忍”铲除暴恐分子
“一枝独秀”
美国版评论·随笔A08偏见 2014-05-23 2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