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处经济增速放缓期
从经济环境看,目前的中国经济与15年前有几分相似,都是处于经济增速下降期。纵观最近20多年中国GDP的增速图,1998年至1999年这段时间处于较低的时期,增速基本上在7%-8%左右。这段时期经济增速下滑,一个重要原因是发生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投资、消费等都产生冲击。
再看现在的中国经济增速,同样也是历史的低位,GDP增速也是在7%-8%。中国经济20多年来,大部分时间经济增速都在10%以上,而低于10%的情况主要出现在1998年—1999年以及目前的2013年—2014年。
如果说15年前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那么,现在则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及之后的欧债危机造成的影响。两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都与全球经济放缓有关。
除了国际因素,还有国内因素。在经济增速较高的时候,容易出现通胀,CPI较高,但经济增速下滑,容易出现紧缩。比如,1999年4月CPI是负增长,同比下降2.2%;而今年4月份,CPI同比增长1.8%,是一年多来最低的。
的确,目前的经济背景与15年前有些相似,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就是现在经济增速的放缓可能持续时间更长。由于基数较高等各种原因,市场普遍预测中国经济增速已经难以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较长时间将维持在7%左右。
同处股市下跌低迷期
从股市的情况看,也与15年前有些相似,就是都处于市场低迷期。
15年前,上海股市已经调整了2年,1997年5月上证指数冲击1500点未果后持续下跌,几经反复大盘回到了1000点,1000点大关成为当时主要的防守线,在“5·19”行情前夕的1999年5月18日,上证指数就报收1059.87点。
与此同时,股市中许多不规范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如挪用保证金等。1998年4月18日,国务院任命周正庆为中国证监会主席,他开始了一系列整顿,情况开始改观。
但低迷的股市对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支持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非常不利,为此,周正庆认为不能置之不理、无所作为,于是推出了六条政策,证监会将这个《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政策的请示》报告给国务院,5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之后就产生了“5·19”行情。
现在的沪深股市同样处于低迷期,而且时间更长,从2008年下跌以来,沪深股市的调整期已经长达6年,最近两年,上证指数始终围绕2000点波动。
同样,管理层也在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和15年前相比,目前股市的规范程度要大大提高,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资本市场的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因此,今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被称为新“国九条”的顶层设计资本市场发展蓝图,明确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A股市场意义深远。
新一轮行情值得期待
同样是市场低迷的背景,同样是国务院层面上出台了相关文件,15年前出现了“5·19”行情,但今年没有出现“5·9”行情,这是两者不同之处。15年前市场规模小,一个政策,甚至谁说了句话,都可能导致股市行情;如今,市场规模大了,消息对市场的影响大大减弱,靠一个政策立即产生一波大行情的可能性较低,真正的行情还需要市场水到渠成。
目前与15年前各种情况相似,既然15年前产生一波行情,为什么现在就不能?有人认为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时候怎么会出现一波股市行情?我们看到15年前的“5·9”行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同样,美国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后,2009年经济还没有恢复的时候,股市却已经从底部悄然上涨,这波行情已经持续了5年,并且创出历史新高。
15年前发端的“5·19”行情后来演变为一个持续2年涨幅翻倍的牛市行情,而现在,股市调整时间更长,估值更低,都具备产生行情的条件。从上证指数K线图看,每突破一个大的关口需要较长时间,突破后的盘整时间也很长,1997年上证指数突破1000点大关后,1000点就成为一个底部,但随后的盘整时间也很长。同样,2006年突破2000点大关后,大部分时间都在2000点上方运行,2000点成为一个新的底部,现在,这个底部的盘整也已经很长,早晚会突破跨上新的台阶。
当然,每一轮行情都不会简单重复,因此,未必重演“5·9”行情,但新一轮行情是值得期待的。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