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文明的繁荣,而且还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如何在新形势下管理文化市场,成为了各地政府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上海则在这方面率先做出尝试。1999年12月29日,上海市文化稽查总队挂牌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独立建制的文化领域综合执法机构。
原先在计划体制下,文化市场管理处于多方共同介入的状态,导致执法力量被人为分散。比如图书归出版,娱乐归文化,音像归广电,文物、体育场所也分别归口上级部门管理。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上海才会成立行使综合执法职责的文化稽查总队,集中多个领域的管理权限,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管理监督的网络。
成立之后不久,稽查总队马上就进入到工作状态。2000年1月2日,在接到举报之后,稽查总队在零陵路上端掉一个出售盗版书籍的书店,打响了成立之后的第一炮。在那之后,稽查总队又接连重拳出击,集中力量打击地下批发窝点,从而在源头上制止盗版制品的流通。短短一年时间里,稽查总队查获万盒以上非法音像制品、5000册以上书刊的地下批发窝点50个,最多一次曾经收缴46万盒音像制品。
稽查总队对于上述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为上海文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全新模式初见成效之后,上海市对于文化市场的管理体制又进行了深化改革。市委、市政府在2004年12月30日批准设立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作为市政府直属的行政执法机构,主管全市文化领域综合执法工作,同时撤消市文化稽查总队建制。至2005年9月,全市各区县也相应设立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
如今的行政执法总队,所负责的工作不仅仅是打击盗版市场,而是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各领域内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比如在2011年,行政执法总队曾出面整治某家旅行社超低报价“苏杭游”的违法行为,对其给予停业整顿一个月处罚,这也成为本市为整治零负团费行为开出的第一张罚单。
这些工作的进行,有力保障了相应法律法规在本市得到有效的执行。
(本栏目由上海市法治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