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市医务人员关心呵护晚期肿瘤患者的感人故事
~~~——本市医务人员关心呵护晚期肿瘤患者的感人故事
~~~——本市医务人员关心呵护晚期肿瘤患者的感人故事
~~~——本市医务人员关心呵护晚期肿瘤患者的感人故事
~~~——本市医务人员关心呵护晚期肿瘤患者的感人故事
~~~——本市医务人员关心呵护晚期肿瘤患者的感人故事
     
2012年03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晚期肿瘤患者:“我还能够活多久?”
医生护士:“活多久都不让他们孤独”
——本市医务人员关心呵护晚期肿瘤患者的感人故事
施捷 宋国梵
  在上海,每年因患肿瘤死亡的患者达3.6万人。 

  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能够享受平静,然后无痛苦地离去,或是许多肿瘤患者内心的一份企求和奢望。因为,病魔的纠缠和摧残,使他们一天天地沉浸在无奈的痛苦之中。 

  于是,在申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些“特别”病房里,在陪伴肿瘤患者走过生命最后日子的医护中,竭尽呵护。他们是一群满怀爱心的天使。

  郝少泉医生关怀

  最后一程不孤单

  “一定要安慰,要多给他们快乐和勇气。看见很多人走得平静,我就很欣慰。”杨浦区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郝少泉医生说这句话时,她的眼角有些湿润。 

  郝医生从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工作两年多,她说她特别理解患者的绝望、纠结和挣扎。 

  “我还能活多久?”几乎每一位病人都会问。面对病人的提问,郝医生每次都真诚地告诉对方,每个人情况不同,会趋缓趋好,也会有变化,“与其计算来日几多,倒不如安排好眼下的每一天。”在她的抚慰下,很多病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改变。 

  一位姚姓患者接受过郝医生上门开方治疗,后来能自己去医院配药就医了,但他总叨念着“郝医生怎么不来了?”郝医生得知后,仍旧每周上一次门,只为和他说说话,解解闷,“他们最需要安慰,我要尽力去做。” 

  郝医生还是病人家属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每次去探望患胰腺癌的孙女士,孙女士爱人都要在楼下和郝医生长聊,一说就是三四个小时。有的家属会和她商量“是在家里还是在医院送最后一程好?”还有的家属甚至就购买墓地来征询她的意见。 

  肿瘤患者杨先生的遗孀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我家老头子从来叫郝医生‘妹子’。只要一不舒服,就让我第一个给郝医生打电话。要‘走’了,他还再三叮嘱我,以后见到郝医生,一定要替他说声谢谢。就连我都没想到,郝医生一得到消息,还专门赶来送了他最后一程。” 

  郝少泉医生有本随身带的小簿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40多位晚期肿瘤病人的情况,其中最年长的92岁,最小的才40多岁。“2009年4月29日第一次登门看望病人;杨先生去年11月2日走了……”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在这里真实地存在过。而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们并不孤单。 

  谢懿珍护士劝慰

  悔厌世写“决心书”

  53岁的周先生向来体魄健壮,突然有一天,他瘫痪了。经一家三级医院检查,发现是脊柱肿瘤,而且已经失去手术的机会。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病房及时为周先生落实了床位,并将其收治入院。 

  随着病情不断趋重,周先生有了厌世的念头。 “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有下岗的妻子,还有正在读书的孩子,家里不能没有你”“你不要很绝望,慢慢来,你对自己要有信心……”病区护士谢懿珍了解到周先生的情况后,一次次来到患者跟前,轻声细语地劝慰。 

  经过谢护士几天的细心劝解,周先生开始打起精神,期望自己能够战胜疾病。然而过了一段时间,眼看着冬至快到了,周先生内心又害怕起来,担心自己过不了这个“关”。谢懿珍就与其他护士轮流守着周先生,安慰他,陪他聊天。冬至终于过去,看着自己没“走掉”,周先生重新平静下来。 

  每天,周先生妻子都从家中熬好由五种原料组成的“萝卜汤”送到医院,并喂他服下。可日子长了,周先生感觉偏方没见有效果,便对着前来送汤的妻子无端发起了火。大吵一场气走了妻子,周先生便“作”着不肯吃饭,甚至拿起了刮胡子的刀片准备自尽。幸亏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将刀片夺了过去。 

  “你妻子每天跑来跑去,端茶送药的,非常辛苦,你这样跟她吵架,又自杀,对得起你老婆吗?”还是耐心的谢懿珍,坐在周先生的床前,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说叨着。周先生后悔了,还写下一封“决心书”,表示一定要振作精神,跟疾病做斗争,并让妻子谅解他。之后,周先生每天吃饭都很香,谢护士等人每天都会去看周先生,给予鼓励和支持,病人的精神面貌好转许多。 

  最终因为消化道大出血,虽经医院全力抢救,周先生仍不幸去世。“我现在很安宁。谢谢你们!”这是周先生别前对周围人说的最后一句话。 

  医生护士们治疗

  吹灭自己生日蜡烛

  2009年,张女士患上了卵巢癌。术后复查时,又发现肿瘤腹腔转移、肝转移,专家判定可能她只有“3个月”的生存期。当年11月,张女士被安排入住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病房。 

  按惯例,安宁病床的医生、护士第一时间就跟病人做了沟通,询问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想法。张女士的表达很直接——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不希望有疼痛,心里感到很害怕,担心会痛死,想走的安详些。 

  “你不要怕,我们会好好关心你、爱护你的。如果疼的话,请及时告诉我们,会给你用止痛药。一切请你放心……”医护人员的回答也很坦白。 

  住院后,在病区医生、护士的亲切关怀和辅助治疗下,张女士原先的腹水、腹胀等不适症状得以减轻。慢慢地,晚上不靠药物,她自己也能睡着了。此后的每一天,病区医生、护士们都会花一段时间陪着张女士,跟她聊天,消除她的恐惧,让她开心。考虑到张女士和丈夫非常恩爱,护士就主动与家属交心,希望病人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能一直有家人陪伴身边。丈夫答应昼夜陪伴,这让已气息奄奄的张女士有点“不舍”,却也非常知足。 

  2010年1月2日早晨,在丈夫的陪伴下,张女士吹灭了自己54岁的生日蜡烛,下午5时多,张女士没有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首席记者 施捷 特约通讯员 宋国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第6届春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0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苏浙沪“省际公交”今年内将扩容
20省区市联网传递交通违法信息
130余款特色小吃汇聚一堂
《业主》周刊举行创刊咨询活动
必答题:你的兴趣是什么
晚期肿瘤患者:“我还能够活多久?” 医生护士:“活多久都不让他们孤独”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A02晚期肿瘤患者:“我还能够活多久?”
医生护士:“活多久都不让他们孤独”
2012-03-18 2 2012年03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