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试验小学 五(3)班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这是《论语》中的一句名言。最喜欢的是“孝”这个字。“孝”有孝顺的意思,“孝”字在甲骨文里的形状,像一个小孩搀扶或背着一位头发稀疏的老人走路,这难道不是孝顺的表现吗?孝,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芦衣顺母”是二十四孝中的一则故事:说的是在古时候,有个叫闵损的人,他是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其德行与颜回并称。孔子曾夸奖他“孝哉,闵子骞!”原来闵损的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妈,生了两个弟弟。后妈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很暖和的用棉花缝的冬衣,却给他穿着用芦花做的“棉衣”,芦花衣又轻又薄,闵损穿着它在寒风里连连打颤。后妈却对父亲说:“闵损和弟弟穿得一样厚,是他太娇气了,才喊冷!”一天,父亲要出门,闵损赶着马车在寒冷的雪天里险些坠入山崖。为此父亲打了闵损,芦花便从被打破的“棉衣”里飞了出来,这时父亲才知道儿子受了虐待。回家后父亲要把后妈逐出家门,闵损竟跪下求父亲:“父亲,母亲在,只有我一人受冻;母亲若不在,那三个人都得受冻!”父亲见他有孝心,就饶过了后妈,而后妈也悔过了,从此对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故事里的闵损,小小年纪就具备了孝敬父母、忍辱负重、说话有理的美德,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啊!
百善孝为先,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我最喜欢这个“孝”字,它是一个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优良品质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