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坦言收获不小
初三年级小李同学的妈妈陈女士说,她会经常和女儿谈人生观和人生经验,引导孩子用发展的眼光和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人生,“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工作、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我们基本上都不避开女儿,鼓励她发表意见。
“比如,我们一再告诉她,不管将来是做工程师还是清洁工,只要她自己选择了今天和将来,自己接受自己,父母都会感到高兴。”
初一年级小张同学的家长说,他们常常会特意给孩子算一笔账,分清楚“12”和“38”、“58”之间的关系:“从6岁开始读书,用12年从小学刻苦读到高中,那么将会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从22岁毕业到60岁退休,将会有38年的时间从事自己理想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如果算活到80岁,那么将会有58年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但是,如果前面12年虚度年华,那么后面的38年、58年将会生活得非常艰辛。”
家庭教育仍有困境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常常不愿与父母说心里话,对此您如何处理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在平时休息日或假期中,你们如何安排休闲时间。”“请介绍你们是如何对待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如何培养孩子坚持自己观点并勇于实践的执著精神。”“家庭成员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你们是如何对待的。”这是进才北校在评选“探究型家庭”时,给家长们常年提出的四个问题。
为了开展这项活动,该校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从家庭的业余时间安排上看,有相当多的家庭是选择共同读书看报、做家务、运动和旅游等,比例占92.3%。另外,从家长对孩子的关注面和家长希望学校对家庭指导的两组调查情况来看,反映学校开展家教指导工作时所遇到的最现实问题是:家长关心孩子最多的分别是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个人品德,而孩子的兴趣爱好、课余生活和情绪变化的关注程度则相对要低;家长最希望学校指导的分别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兴趣培养等。还有,如何让更多的家长赢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更多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将是需要学校和家庭进一步努力的重点。
陪着孩子一同探究
小褚同学的爸爸说:“有一次家里的仙人球死了,全家人都想弄清是何原因。我和孩子一起去了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这不仅是为了了解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小俞同学的妈妈也表示:“孩子在成长历程中,会出现很多探索的行为,这些行为并不是大人教会的。大人所能做的,是用心和眼睛去发现,然后给孩子鼓励、支持和赏识。当探究的火花被点燃,当求知的热情被唤起,孩子的成长步伐一定会迈得更加坚实,更加精彩。”
“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是要和家长一起培养‘会生活、善学习、端品行、健身心、懂休闲’的孩子。”进才北校校长金卫东说。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