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日是我的祖父裘沛然先生辞世2周年的纪念日。祖父离开我有2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他丰富扎实的理论学养,救人无数的临床实践,博学多识的儒学功底,善诗能文的艺文才情,高德大义的济世仁心,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作为他孙儿辈中唯一继承其学术经验的我,回忆起祖父对我的教导和关怀,历历在目。
当初我报考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时候,祖父曾问过我,“你真的决定学习中医了吗,学医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它需要吃苦耐劳且收入不高,更需要一辈子的付出,你要想想清楚。”听了祖父的话我对医生的职业有了心理准备,仍毅然决然地报考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课余时间,我便在祖父的指导下攻读各类中医经典著作,他对我学习要求十分严格,如要求我熟背汤头歌诀、药性赋等经典,还时不时会问我一个方剂的组成及配伍,教我在临床上如何变化应用等。某日,有一病人就诊,在诊完病情后,祖父嘱我以半夏厚朴汤及良附丸开方,当药方交到其手中,发现有一味中药开错,祖父不顾旁边有多位病人在,对我严厉批评,“那么基础的一张方剂都背错,实在不应该,你过后给我抄五十遍方歌”,顿时我脸面通红,深感羞愧。病人走后,祖父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在我这里坍台,总比以后做了医生在外面坍台好,一定要老老实实打好基础。”祖父的这番话将永远铭记在我心里,我懂得了基础十分重要,根深才能叶茂。
祖父喜欢下象棋,工作之余会和朋友下下棋,以此作为一种休闲养脑。我则时常坐在旁边观战,同时也慢慢学会了下棋。他老人家从让我车、马、炮开始,随着我棋艺逐步提高,最后可以“公平”地和他对战了。甚至偶尔也能赢他两盘,这使得我的自信心满满,难免有轻敌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和祖父对弈过程中我起先很顺利,后来变得不顺,局势在不断地逆转,最后崩盘了。我输得很窝囊,心里不服气,要求再来一局,但还是同样的结局,当时我的言谈表情中流露出不服气的样子。祖父看到了我这一现象就对我说,“输了棋要找找原因,加以改进,要沉着应战,要胜不骄,败不馁,越挫越勇,要学会反败为胜,你心浮气躁,焉有不败之理。吃过饭后你要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为什么我会输棋”。从此我逐步明白了,祖父不仅在教我下棋,更是在教我做人。
祖父精研岐黄之学,深通历史、儒学、诗文,同时高度重视和评价现代医学,他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要求我精中通西,并希望我熟练掌握英语,把传统医学的精华走出国门,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受到他的鼓励之后,我决定远赴英国留学。出国前夕,祖父亲手为我写了座右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把它带在身边去了英国。在那里我没有忘记祖父对我的希望,向当地人士介绍中医药知识,使很多人对它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少人还有前来中国学习的意向,这让我十分地自豪。现在这墨宝压在了我写字台的玻璃下,每天我坐在写字台前就可以十分醒目地看到,以此激励我不断奋进。
祖父很少给我讲大道理,但他对我的教育和影响都是渗透在生活中很多具体的事情之中,他的一言一行本身就对我是一种教育。如今我学成归来,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和继承好祖父留下的宝贵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同时我也要向我的导师以及前辈老师们和我的父亲好好学习,接好中医的班,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我想这也是对祖父最好的一种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