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养老金多年的我,最近恋上“网拍”。我是属动嘴不动手的科盲族,只能坐镇幕后。有鉴此前曾请友人代劳没有盯紧,坐失宝物(巴金签赠林默涵的《随想录》)的教训,太太为我置办了一张专用“网拍”的银行卡,预开了网上账户后回到家里,两人忙着往网银上充值。太太打电脑,让我持卡报账号。在卡号一长串数字中我居然报出一个英文字母“E”,太太诧异,一把夺过我手上的卡验证。原来是我匆忙中把卡拿倒了。所谓“E”正是阿拉伯数字“3”。说来脸红,活了这把年纪,我还没有摸过银行卡。太太的电脑水平属扫盲班刚毕业,也是半瓶醋,不会充值。打电话问儿子,儿子遥控指挥,点这,点那。太太忙得满头大汗,也充不进去,电话那头儿子不耐烦:“算了,算了,老爸要拍什么,我给盯着!”
正好那天孔夫子旧书网“保真专场”在拍一幅已故女画家吴青霞的“鱼戏图”。画幅上款还有受者名字,我不介意,只觉得画作除写意吉祥外,几尾嬉戏的小鱼鲜活灵动,清雅怡人,实在可爱。那是三天拍卖时限的最后一小时。卖者为聚人气,起拍价一百元,加价幅度二元。地摊生意,犹如在小河沟里比赛捞小鱼小虾。我指挥儿子上阵时,刷新价是六百十六元。我注意到这个价位凝固在此已有十数小时。儿子问我心理价,我说一千。谁料最后半小时引发一场血战。
自我们拍马上阵后,有三位拍友尾追不舍,价位扶摇直上,直蹿到一千元这个节点,他们才陆续退去。我窃喜,满以为稳坐钓鱼台了。谁知此时天下掉下个名为“龙头”的竞争者与我对阵。千元底线已被击穿,儿子电话问是击鼓进军还是鸣金收兵?缘我实在喜欢那几尾小鱼,还有对吴青霞、陆小曼、李秋君等民国女子书画社幕后故事的兴趣,下令“追!”
双方胶着,都是小步前进,二元一档。价位到一千二百元时,“龙头”不再抬头。荧屏上倒计时小钟一蹦一跳已近尾声,我以为可以收竿了。正在洋洋自得时,突然杀出一匹黑马“舍我其谁”横刀夺爱。来者不善,双方交替时而“出局”,时而“领先”。数十番争斗后,也不知咋回事,价位一下飞到1800元。未等儿子问进还是退,我冲着话筒对儿子吼:“今天我要做爷!”双方先是“常规”竞拍,后改为设心理价位请网主“代理”。不论对方是蹦是跳,我们始终以高他二元请他出局。当价位上升到1812元,“延时”剩下最后一秒钟,“舍我其谁”未再露面,其谁者,我也!那几条可爱的小鱼,终被我囊入兜中。平生快慰莫如此。
我兴奋得神经质般双掌相击,疾呼:“我终于当了一回爷!”太太回应:“你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殊不知快乐就在“发狂”中。